

下面,让我们看看大庆市第三医院的心理专家怎样为失眠的孩子及焦急的家长支招吧。
不怕失眠
晚上很早就上床睡觉,可躺在床上越想越睡不着,这是很多人常有的“失眠期待性焦虑”—— 每到入睡前,便担心睡不着,于是产生了对睡眠的焦虑。这种失眠来自于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及“今晚不要失眠”的恐惧想法。
其实躺在床上,不必刻意求睡,可以想一些轻松的事情或做一些深呼吸,每进行一次深呼吸,对自己进行一次暗示“我快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起到诱导入睡的效果。
如果实在睡不着就不要早早地躺在床上,可到别的房间放松一下,直到实在困倦了再回到卧室。
偶尔失眠很正常
发现孩子偶然失眠后,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偶尔失眠没什么可怕的,每个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会患上失眠症。复习完了,洗个澡,躺在床上身心放松,闭目养神,睡意反而会不期而至。
不刻意“补觉”
有的高三学生觉得前一晚失眠了,必须要补回来,因此刻意改变平时的作息,找时间“补睡”,结果反而睡不好。这是因为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人体的生物钟不能一下子适应,反而影响了正常睡眠。
躺床上睡不着也是休息
有的高三学生和父母担心,高考前一晚,由于紧张和兴奋会失眠。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医学上认为,晚上睡不着,躺在床上也是一种休息,对大脑有一定的放松作用,考生大可不必因为睡不着而紧张。即便真的睡不着,由于考试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睡眠不足的影响也不大。
睡眠放松心情
睡前半小时避免做过分劳心或劳力的事,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对不能带着思考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睡前适度饮食,不要喝茶、咖啡等使人兴奋的饮料,避免看惊险刺激的小说、电影、激烈的体育比赛等。
慢慢调整应试时间
大多数高三生习惯了每天复习到很晚才睡觉。如果希望高考前能够早睡一会儿以保证良好应试状态,要提前一段时间逐步调整:从今天开始提前15分钟,过几天觉得适应了,再提前15分钟,逐步调整到自己认为的最佳时间。如果突然提前很多,往往会躺在床上睡不着,进而为失眠而烦恼。
找专业医生开催眠药
对于经常无法入眠的人,可以尝试服用新型短效催眠药。这种药的作用时间大概是3个小时,晚上11时左右服用,药效凌晨就退了,不影响次日早起及学习。不同催眠药的药效及起效时间不同,考生千万不要随意购买催眠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试服用,以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