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教学部主办,外科教研室承办的2024年度早期接触临床活动暨CBBL-KG医学教学创新走进教研室系列活动(第二期-走进骨科教研室)在亚泰院区顺利开展。本期活动由骨科教研室吴敏飞教授团队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虚拟仿真实践汇报展示。副院长吴敏飞,吴昊副主任,骨科杨小玉教授,骨科教研室主任赵昕,CBBL-KG团队教师,骨科教研室各骨干教师以及2023级临床医学全体本科生参加活动。
吴敏飞对2023级全体临床医学本科生以及骨科教研室各骨干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指出早期接触临床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对临床工作的清晰认知,为自身职业规划找准方向。
孙洋介绍了示范课程基于知识图谱,采用CBBL-KG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智慧医学中心模拟医学软硬件条件,为大家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知识内容讲解和虚拟仿真教学实践演示。
吴敏飞学生团队成员王政达、常曦文、许李翔、陈恒硕、高娅芳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进行系统汇报,并阐述该疾病的诊断要点,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借助团队前期构建的经皮椎体成形手术虚拟仿真平台,创新性实现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实践演示与模拟医学教学。
杨小玉表示,这是对本科生教学创新模式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出骨科教研室对本科生教育教学的重视,同时也鼓励各骨干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出和完善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并培养大批优秀的骨科人才。
赵昕表示,本次活动系统展示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诊治过程及微创手术虚拟仿真实践,课程设计思路严谨,演示汇报生动有趣,让大家认识到年轻医学生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可塑性,这也对骨科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课后,吴敏飞和孙洋对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解答,并鼓励各位同学们充分利用早期接触临床的宝贵机会,学习了解临床医学各个专科的特点、特色和知识体系,在多样化临床实践的同时,结合自身兴趣和目标对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进行规划。
吴敏飞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师生团队的精彩表现。他表示,学院近年来始终将本科生教育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国内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越发受限于病例数有限、实践时间短、教学资源配比失衡等问题,学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模拟CBBL-KG病例复杂情境,系统实现知识体系和手术操作的自主学习与虚拟仿真实践,创新性优化提升本科生临床实践效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医教协同育人机制,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具备卓越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