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创新思维,鼓励研究生在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提升科研育人效果,近日,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与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医工融合学科交叉交流研讨会。吉大二院副院长王旻、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继新带领双方团队核心成员以及研究生共同参加。
会上,双方重点围绕当今大环境下医工融合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行阐述,从自身学院擅长领域出发,提出问题、给予建议,以期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王继新副院长指出,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学科的研究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临床需求;而医工融合通过整合医学与工程学的优势资源,能够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王旻副院长表示,当下,医疗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医工融合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逐渐成为推动医疗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驱动力。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医工融合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
机械学院的卢秀泉教授带来了题为《面向医疗器械行业需求的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实现路径思考、探索与实践》的报告,通过数据和案例,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医工融合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等环节中的巨大潜力。他表示,医学临床需求是医工交叉创新的根本,依托于平台资源,再实现转化、创新、成果,最终为医工交叉领域培养新人才,推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随后,我院脊柱外科曲扬副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际需求,阐述了自己在UBE手术中所面临的器械难题。从手术器械的操作便利性、精准度到与人体组织的兼容性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且细致的改进需求。关节外科刘雨哲医生则提出了在骨科手术中对导航机器人的进阶需求,从临床医生角度出发,期望借助医工融合研发出更加先进、高效的手术器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精准的手术治疗。
来自机械学院的研究生代表安一澜就研究方向——水凝胶可穿戴传感材料进行了工作汇报,该创新性可穿戴材料在临床上有极大应用潜力,引起了在场与会人员的热切讨论。核医学科胡玥同学提出了在日常科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希望能够与机械学院深度合作,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病理科邢天蔚同学从自身课题出发,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复杂性非典型增生的鉴别诊断和保育治疗预测模型,该课题是医工交叉的典型成功案例。
此次医工融合学科交叉交流研讨会为吉大二院与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搭建了一个高效、专业的沟通交流平台,让临床医生与工程领域专家能够面对面地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促进了医学与工程学科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通过此次研讨会,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彼此在医工融合领域的合作方向和重点,为未来开展更多实质性、深层次的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