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求医的漫长道路上,每一份感动都源自于医者的无私付出。无论是深夜里依然坚守的医护人员,还是在岗位上精益求精的各学科专家,每一次细心的诊断,每一次耐心的解释,每一次温暖的鼓励,都是医者们默默奉献的体现,让患者在艰难的求医过程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希望。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聚成了医者们伟大的职业精神,感动着每一个在求医路上前行的人。
一封感谢信
我是一名来自吉林市的9岁小患者王*潼,也是一名脚骨折术后康复小患者。
骨折手术后一个半月,我仍不能正常行走,经人介绍,我们于2025年1月3日来到了吉大二院亚泰院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江俊杰医生是我的康复师,他认认真真地看了片子,根据我的现状对我进行康复治疗。
每天都有很多种康复项目,有电疗、有平衡力训练、有无阻力自行车训练,还有抗阻训练。但最主要的就是手法治疗,先按揉我受伤的脚,然后小腿外侧按揉,再到刮腿筋。
刚开始训练真的很疼,我有些抗拒,江叔叔便一边幽默风趣地和我说话,一边给我做治疗,让我没有那么紧张了,也就忘了疼。不过按揉黏连的地方还是把我疼哭了。我不想做了,紧着往后躲,江叔叔又幽默地把我逗笑了。
就这样每天积极努力地配合医生做康复,我渐渐地能慢慢走了,左腿也能使上劲了,每次康复完我都会很自然地让江叔叔看看,他说:“不错,很好。”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我的主治医师段晓琴阿姨非常认真负责,每天都是早早到病房查房,一见到我就面带微笑,问我身体怎么样,都做了什么康复训练,让我走路给她看看。发现我的步态不对,立马纠正,并指导我左脚应该怎样发力。她亲切和蔼,把我当她的女儿一样,还给我带了好多漂亮的彩笔。
有几天我发烧了,护士姐姐、阿姨们都非常关心我,每天都会问我“吃饭怎么样?”“还发烧吗?”“吃药了吗?”,还会送给我小零食,护士王迪阿姨还送给我了小玩具。当然,平时有好吃的我也会分享给她们。我们相处得就像家人一样。
12天的康复训练既漫长又短暂,是因为医护人员温暖的陪伴让我有些不舍。江俊杰叔叔用他高超的康复手法让我恢复,能正常走路,重拾信心。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里,我给吉大二院的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拜个年,祝大家春节快乐!心想事成!
——王*潼
致心血管外科:
在我住院期间,黄茂勋医生总是耐心讲解、尽力满足我的要求,并详细了解我的病情,依据病情为我量身制定治疗方案,仔细询问术前、术后的情况,为我耐心查体。感谢黄茂勋医生!
还想感谢姜楠护士长、苏爽护士,及全体医护人员。苏爽护士每天用热情的笑脸,关心着我的病情,耐心地回答着我的一切疑问。祝黄茂勋医生、苏爽护士及全体医护人员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医疗和护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韦*新
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非常满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护工作者对我们患者的关心与照顾,非常感谢。
特别感谢田海燕护士,从入院到手术、再到出院,对患者一直保持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求必应。现在我已经康复出院了,特此感谢!!!
——陈*平
每一天,医院内都会发生许多温暖人心的治愈系故事,总有一个瞬间,让我们心生温暖。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求医路上的感动”和“行医路上的温暖”专题栏目,旨在传递医患之间的温暖和感动。在“行医路上的温暖”专栏中,医务人员可以分享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的感悟和心路历程,以及与同事和患者之间的深刻互动。而“求医路上的感动”专栏则记录了患者在就诊和住院期间所经历的感人故事。
这些故事可能是医务人员给予患者的关怀和鼓励,也可能是医生们全力抢救的一刻,还有可能是后勤人员的热情帮助,甚至是医生与患者成为朋友的故事。只要这些故事触动了您的心灵深处,您都可以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温暖的故事,医院希望传递医患之间的情感和善意,让更多人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和关怀。
所以,请您把这些“身边的感动”通过下面的二维码分享给我们,我们很愿意倾听,我们更愿意把你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