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求医的漫长道路上,每一份感动都源自于医者的无私付出。无论是深夜里依然坚守的医护人员,还是在岗位上精益求精的各学科专家,每一次细心的诊断,每一次耐心的解释,每一次温暖的鼓励,都是医者们默默奉献的体现,让患者在艰难的求医过程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希望。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聚成了医者们伟大的职业精神,感动着每一个在求医路上前行的人。
健康“肠”在 “胃”爱前行
——吉大二院胃肠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第八病房里的故事侧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吉大二院胃肠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以下简称内镜中心)的医护人员用责任和担当撑起了患者“健康‘肠’在、‘胃’爱前行”的一片天。内镜中心第八病房里发生的点滴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患者无患、医患和谐。
故事一,医生的用心治疗
“啥也不用,你只要把胃肠道清理好就行。”面对22床患者张某山的答谢,内镜中心副主任魏丽娟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关心患者的心理和情绪。
“你的病不重,别有啥负担。我们商定在超声肠镜下,直接做微创手术,检查和手术一并进行,避免二次清肠,尽量减少痛苦。”经过近一个小时,手术很成功。
术后快6点钟了,魏主任又回到病房,对张某山说:“在距离肛门8厘米处,长了一个0.6厘米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术中,我们尽量以小切口取出肿瘤,还根据创面情况,没有下止血卡子。如果下不少卡子,那术后恢复就得要多加小心,还有一定风险。”医生们不仅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还赋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
故事二,护士的耐心陪护
第八病房L08床患者叶某龙家住延边州和龙市,妻子陪他到吉大二院检查胃肠镜。叶某龙劝妻子也一同检查,经查,叶某龙有12个直肠息肉,妻子有5个直肠息肉。由于内镜中心住院床位紧张,夫妻在两个病房。面对叶某龙夫妻的孩子照顾不过来的情况,护士彭博主动承担起照顾叶某龙的责任。由于叶某龙术后排尿困难就下了排尿管,彭博便及时查看叶某龙的排尿情况,并更换尿袋,还陪着聊天安慰。护士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关心,化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感到温暖。
故事三,患者的信心支撑
内镜中心的医生每天查房时,不仅询问患者的病情、交代医嘱,还倡导预防大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第八病房25床董某刚近两周先后做了肠镜息肉和胃部肿瘤手术,术后状态很好。面对邻床李某英(胃癌手术患者,最近又查出食管有肿物)的心情压抑情况,董某刚和八病房的病友们就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心情,鼓励其他患者坚持治疗,赋予希冀和勇气。这种相互支持和鼓励,让病房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力量。
——张*山
我是一名来自吉林市的患者,特别感谢亚泰院区手外科的刘军教授对我们特殊家庭的照顾,也想感谢刘教授的医疗团队和手外科的白衣天使们。
2023年7月,我因为糖足导致左腿膝盖以下全部坏死并截肢。2024年7月,我在锻炼假肢时把右脚磨破,伤口2个月都没有愈合。同年9月27日,我来到吉大二院自强院区就医,内分泌科的王丽娟老师给我介绍到亚泰院区就诊。找到刘军教授的时候,他正在做手术,得知我远道来找他,手术一结束便在手术室门外为我初步诊治,让我特别感动。进一步诊治时,他更是没有带任何护具,大家可能不知道糖足的脚多么的脏……我那时候伤口恶化,情况非常严重,刘教授及时为我做了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换药,没有感染,顺利恢复。
在手术的前一天,我还想用红包感谢刘教授,被刘教授婉言拒绝,这让我从心里感到敬佩。谢谢吉大二院亚泰院区的好领导,培养出这样有温度的医生。在这里我想对刘教授说:“感谢遇见,感恩有你!”
——闫*
我是一名胃穿孔患者的儿子,来自通榆。感谢在我母亲住院期间,肝胆胰外科一疗区的护士们对我的关心与照顾,特别感谢李杨护士,她工作熟练、任劳任怨、心思细腻、态度可亲,希望这样的好护士能得到应有的嘉奖。
——王*权
每一天,医院内都会发生许多温暖人心的治愈系故事,总有一个瞬间,让我们心生温暖。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求医路上的感动”和“行医路上的温暖”专题栏目,旨在传递医患之间的温暖和感动。在“行医路上的温暖”专栏中,医务人员可以分享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的感悟和心路历程,以及与同事和患者之间的深刻互动。而“求医路上的感动”专栏则记录了患者在就诊和住院期间所经历的感人故事。
这些故事可能是医务人员给予患者的关怀和鼓励,也可能是医生们全力抢救的一刻,还有可能是后勤人员的热情帮助,甚至是医生与患者成为朋友的故事。只要这些故事触动了您的心灵深处,您都可以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温暖的故事,医院希望传递医患之间的情感和善意,让更多人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和关怀。
所以,请您把这些“身边的感动”通过下面的二维码分享给我们,我们很愿意倾听,我们更愿意把你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