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功能,帮助其“找回”记忆,吉大二院开展的一项名为“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的创新手术,通过改善脑部淋巴引流功能,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显著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为该病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
“以前连自己的手机号都不记得了,现在只要提醒一个数字,就能正确地说出来。”
“做完手术,改善最大的就是生活能自理了,以前自己都不会上厕所了。”
日前,术后8至10个月的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吉大二院手外科·淋巴水肿专科诊室复诊。经过相关查体,结合刘军主任医师的询问以及影像学等一系列检查结果,患者的定向力、计算力、回忆力及语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家属高兴地说着术后的诸多改变。
病例一:
74岁的胡女士(化姓)就是一位中重度阿尔茨海默患者。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胡女士突然变得健忘,从最开始的忘记了每餐吃什么,到后来糊涂的说不清自己的家庭住址、家人姓名,甚至连简单的三加二都会算错。本以为退休了能快快乐乐地出去游玩,却因为疾病的发展不得不让家人陪伴在身边。如今,已经术后十个月,胡女士的记忆力和情绪都得到明显改善,虽还达不到正常人的水平,但持续向好的病情进展,让患者及家属对未来充满信心。
病例二:
同样受到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的还有今年已经69岁的徐先生(化姓)。10年前出现记忆力减退症状,65岁以后病情迅速发展。“前两年开始,他已经不认识女儿、外孙了。晚上不睡觉,走路、吃饭、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助,生活完全不能完全自理。”徐先生的家人回忆说。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徐先生为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时候,一家人瞬间跟着陷入痛苦时刻。“现在术后8个月能正确说出小区的名称,还能独自去小区的快递站取包裹,行走也不再磕磕绊绊……”如今,面对徐先生的变化,家人激动不已。随着徐先生记忆能力的提升,恢复了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减轻了家人的照护压力。
专家解析:
据刘军主任医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容易忘事儿,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由于该病的病因迄今不明确,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根本上阻止病情进展,让很多患者和其家人被困扰。如今,通过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这种微创显微外科手术,将患者颈部的深层淋巴管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就能实现改善脑部淋巴系统的引流功能。
“脑部淋巴系统是大脑清除代谢废物的重要通道。”吉大二院王海峰院长介绍,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脑部淋巴引流功能受损,导致异常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堆积,进而引发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下降。如今,利用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就能重建淋巴引流通路,改善淋巴循环,促进相关异常蛋白质的清除,可以减缓疾病的病理进程,进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为了帮助被“时间枷锁”禁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23年底开始,吉大二院手外·淋巴水肿专科就陆续开展该手术,并逐渐形成多学科合作的初级诊疗模式。2025年2月初,吉大二院筹划成立由手外科·淋巴水肿专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核医学科、康复科和中医科共同组建的阿尔茨海默病MDT(多学科)诊疗团队,进一步规范该项手术的诊疗流程,完善了诊疗技术,形成“诊断-手术-营养及中医-康复”的特色综合诊疗体系,提高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术后的恢复率,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秉承显微外科技术理念,将其应用在新兴专业领域,形成“延承手外强势技术,精专国际新兴领域”的学科特色。医生团队不仅擅长手部疾病和创伤的治疗修复,同时还精于足部及四肢创伤的显微微创治疗、先天及后天四肢畸形矫正、全身急慢性创面治疗及修复、神经肌腱血管的显微修复重建、淋巴管道显微修复、癌瘤创面修复及美学再造等领域。科室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创面管理培训基地”“慢性难愈性创面显微修复基地”
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导师3名。发表论文(SCI及中文)120余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4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1项。
诊疗范围:
1、手外伤及常见疾病的诊疗,手指再植再造
2、糖尿病足的MDT全序列诊疗
3、全身急、慢性创面的治疗(烧伤,压疮,骨及内固定外露等)皮瓣及显微修复
4、癌瘤术后四肢淋巴水肿
5、周围神经及四肢血管损伤的显微修复重建
6、癌瘤术后创面及骨、神经及血管的修复重建
7、小儿及成人四肢畸形矫正
8、外科手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脑部功能
9、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损伤后四肢功能重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