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医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搭建师生双向沟通的平台,3月31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在新民校区第一教学楼举办了“影领医途 共筑教与学之桥”师生座谈会。来自临床医学专业2022级5年制、“5+3”一体化的学生代表与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课程内容、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学业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教学秘书张鹏介绍了本次座谈会举办的背景和初衷,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研室主任黄萨在发言中强调医学影像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是否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知识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他还强调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双向奔赴,教学相长。他还介绍了教研室师资力量与部分教学、科研成果。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同学提出希望增加正常影像解剖和异常典型影像征象的深入细致讲解并拓展教学资源;有同学还提出能否分享一些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影像数据库开放平台,以及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如何实施。针对这些反馈,教师代表现场回应将利用科室的医学影像云平台的海量病例资源,并引入 AI 辅助教学模块等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自由交流阶段,围绕 CT/MRI 新技术进展、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展实战病例讨论、如何进行科研探索等话题,师生展开了深入探讨。教师代表宋涵、金龙海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享了案例教学法、基于医学影像云平台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心得,同时分享了一些如何早期接触科研,培养科研思维的经验。
黄萨表示本次座谈会收集到的多条建议将形成专项改进方案,重点推进“阶梯式临床实践模式”建设,教研室将通过AI数据平台与真实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影像-病理-临床”三位一体的诊断思维框架,并建议同学们注重基础医学知识的巩固与临床知识的衔接。他寄语同学们:医学影像学不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人文关怀的载体,希望大家在影像世界中探寻生命的奥秘。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业绩,正在逐渐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未来,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将建立与学生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