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后方医院的第一个星期,就为五百多名伤员做了检查。此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又先后为一百四十七名伤员施行了手术。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白求恩以旺盛的精力和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扑在伤员身上。
由于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设备完善的手术室,每到一地,白求恩都要和大家一起临时在群众腾出来的空房里重新布置:在天棚上挂上白布,往地上洒一层水,把四壁的尘土蛛网清扫干净……手术器械缺乏,每天手术完后,他们都要把用过的器械擦洗一遍,然后连夜消毒,准备第二天手术时再用。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白求恩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顽强毅力,每天都要完成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常常是一个手术后的伤员刚刚抬下手术台,他又不停顿地喊:“下一个!”
80多年后的今天,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对于患者的救死扶伤精神依然被传承和发扬。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时刻铭记白求恩的无私奉献精神,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争分夺秒地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周一的手术患者太多了,周末加班吧。”周五下班后,关节外科主任赵昕对团队里的医生说。尽管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周,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和执着。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赵主任,有位膝关节骨肿瘤术后骨折患者,疼得不行了,您看怎么办?”“加一台,安排吧!”赵昕迅速查看了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决定立即为患者安排手术。他深知,对于这样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
这样的场景,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医护人员们时刻准备着,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更是对白求恩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传承和发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