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二院ICU日记#
生命,有时脆弱如风中烛火,有时又坚韧如石缝小草。在ICU,我们见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感受着医学的力量与温度。“吉大二院医学人文关怀行动·ICU日记”,正式与您见面了。这里,将记录下ICU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通过文字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重症医学科,理解医护人员的付出,感受生命的可贵,传递爱与希望,用真情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5月15日,邢艳杰
清晨5点,城市还在沉睡,我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女儿和爱人,轻轻关上房门,走进厨房准备早餐。牛奶温热,面包烤得刚好,匆匆吃了几口,便披上外套赶往医院。
6点半,ICU 的白炽灯永远比日出更早苏醒。相比其他科室,我和同事们早已经习惯7点前到岗的时间安排,因为在这里,每天都在增加患者,患者的抢救容不得片刻等待,只有让上班的时间提前,才能把一天的繁忙工作处理好,才能让有限的时间干更多的事儿。换上护士服,一天的工作马上就开始。
7点,很多人可能刚刚走出家门上班,我和同事们已经伴着各种仪器的“滴滴”声,开始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走进我的“战场”——ICU里的配药室,大瓶、小瓶、大袋、小袋……每一支抗生素、每一袋营养液,每一个配药环节都必须精确无误。因为在这里,病人没有丝毫的容错空间,一毫克的误差,可能就是生死之别。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每一次配药,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三查七对”的要求时刻在头脑中紧绷。
摆放好一组组药品,刚刚还空空的工作台已经显得十分拥挤。在同事们交班、开早会的间隙,我已经右手握着注射器,左手固定药瓶,反复抽吸药液,开始把工作台上的各种药品根据医嘱进行规定比例调配。
机械重复的 “提、拉、拽” 间,右肘的旧伤又开始灼烧。这只从不碰网球拍的手臂,如今却因每日百次的抽吸动作,患上了 “护士专属网球肘”。每当疼痛来袭的时候,刷牙、洗脸、梳头这样的动作都会让我疼得额头冒汗。
疼痛的瞬间,我的右肩就会不自然地耸着,眉头也会情不自禁地微皱。同事们看见我的难处心疼我,每当配药高峰期的时候,大家都尽可能帮助我,为我承担一部分工作量。可我深知ICU里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我不忍心给同事们增加负担,利用下夜班的时间,忍着疼痛进行康复、理疗。最难受的是夜班,凌晨三四点,手臂疼得抬不起来,但抢救药不能等,只能咬着牙继续。一次次的疼痛中,胳膊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机械动作,在时好时坏的反复中,疼得抬不起来的胳膊已经成了我的荣誉标签。
随着砂轮在瓶口划过,一个个玻璃药瓶被徒手掰断。曾经刚工作的时候,因为徒手掰瓶,手上经常出现口子。如今,25年的工作经验,徒手掰玻璃瓶早已经成了小菜一碟。取药、搬药、调配药,看着工作台上一瓶瓶生理盐水从清澈变成微黄,刚刚还空空的药瓶收集箱被废弃的玻璃瓶堆满,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又一次让自己成了“女汉子”。
晨光漫过配药室的窗台,我活动着发僵的手腕,看治疗单上还有 32 组药液待配。远处传来监护仪规律的 “嘀嗒”,像极了女儿睡前听的雨声白噪音。此刻的右肘依然灼痛,但当我再次举起注射器时,忽然读懂了这身白衣的重量 —— 不是勋章,是千万次疼痛里从未松开的托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