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血管外科完成了一名动静脉瘘术后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据了解,该患者为我省首例同类疾病成功治疗的病例。
患者今年57岁,因尿毒症,已经进行血液透析7年,近几个月,原本一直做透析通路的右上肢出现了明显的肿胀,疼痛感越来越强烈。在当地医院没有得到明确诊断,抱着一丝希望来到我院血管外科门诊。经过血管外科耿力医生查看患者病情后,考虑为中心静脉闭塞的可能性大,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尿毒症是各种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这些病人需要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才能够排出体内积聚的液体和代谢产物。而透析通路则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多采用上肢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透析通路的首选,内瘘后,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中心静脉受到异常剪切力的刺激产生内膜增生,严重时出现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
考虑到患者长期肾功能异常、上肢明显肿胀,而行造影检查须经肿胀的肢体注入造影剂,耿力医生协调肾内科、放射线科及透析室,经充分准备后,血管外科进行了上肢静脉首次直接CTV造影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患者的右侧锁骨下静脉近段几乎完全闭塞,周围大量侧枝显影,这正是导致患者上肢肿胀的直接原因。
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血管外科决定为患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这一治疗方法为省内首例。术中,医生经右上肢和右下肢进行静脉穿刺,通过导管、导丝配合,顺利开通了病变部位的闭塞血管,在球囊扩张后,患者上肢的张力即刻减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48小时内,患者右侧肢体肿胀已完全缓解;术后3天即痊愈出院。
血管外科自成立以来,坚持发展微创介入治疗,介入手术例数已由3年前的十几例发展到目前的每年近200例。该患者的成功治疗,标志着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技术迈上新的台阶,此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空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