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非 李秋菊报道)11月30日,我院王金成院长和足踝外科主任常非教授带领团队,应用3D打印技术为一名距骨坏死患者完成全距骨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58岁,两年前左踝关节感到疼痛,近日疼痛感越发明显,导致行走不便。来到我院就诊,经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距骨塌陷,内部大量囊变,骨质硬化碎裂并有少量游离骨赘形成,结合病史和临床检查,诊断为左距骨坏死。
传统上针对这种距骨坏死的治疗主要采取关节融合的办法,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但关节融合会完全丧失关节的活动功能,导致周围关节代偿性活动增加及退行性疼痛,术后需卧床两个月以上,同时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关节不融合率约10%,如果此类情况发生,则需二次手术。国外学者曾报道应用全距骨假体置换治疗距骨坏死,但存在假体与患者匹配程度不良会带来术后的并发症。
我院常非教授及其团队认真分析患者病情,根据患者踝关节的胫骨侧、距下关节的跟骨侧及距舟关节的舟骨侧关节面完好等特点,设计以患者正常侧距骨三维数据为模板,进行3D打印,从而得到最为精准的与患者完美匹配的距骨假体,以期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各方面指标正常,术后3天已经能够进行关节主动活动练习,并在行走支具保护下下地行走。
与传统关节融合手术相比,3D打印距骨假体关节置换手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关节融合术后关节功能丧失的问题,同时患者可尽早下地行走,防止了踝关节融合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小关节退变性疼痛等问题的发生。
我院医学3D技术研发中心,在骨科医院各相关科室配合下,分别完成了世界首例3D打印双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半骨盆、膝关节置换术等多种手术。此次3D打印全距骨置换手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3D打印技术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并标志着我院足踝外科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