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增 报导)猴年春节前夕,王氏一家人携着一面题有“相隔十年依旧铭记于心,妙手回春堪称再世华佗”金黄大字的鲜红锦旗,来到我院耳鼻喉科住院部,找到16年前救治他儿子的医生——耳鼻喉科金春顺主任,送上一家人殷殷的感恩之情。
在吉大二院,在耳鼻喉科,给医生送锦旗,送感谢信者屡见不鲜,可象这样一家人出动的浩大场面,却并不多见。
时隔多年,王氏一家人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金春顺主任,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那份虔诚的感恩之心,让许多围观群众,都无不为之动容。
王家人哽咽着拉着金春顺主任的手说:“金大夫,这就是当年您救治过的那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还考上了咱长春的大学,现在正读大学呢。当年孩子太小,现在孩子大了,我们让他来认认当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恩人哪!”
时过境迁,这么多年过去,金主任也一时懵懂,问道“您是?”王家人说,“您还记得16年前,有个吃了玻璃碴儿的三岁儿童吗,来到您这的时候已经快不行了,是您守了一夜,将他救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的孩童,如今已成长为堂堂男子汉了,从那充满朝气的面庞上,怎么也看不出当年那个病危孩童的影子。
打开尘封的记忆,当年的往事,逐渐在金主任眼前浮现出来,想起当年抢救危急儿童时的情景,现在仍然心有余悸。
16年前,金春顺接收了一名从外地来的3岁男童,患儿误吃了玻璃碴,导致食道异物,来的时候已经合并食道周围脓肿、纵膈脓肿、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心衰等病症,病情十分危急。当时患儿奄奄一息,家人都觉得孩子不行了,把孩子临终的衣服也都给穿戴好了。可金主任却不轻言放弃,她制定了严密的救治方案,抱着丝丝生机,给孩子做了手术,在死神前面,将孩子拉了回来。并且一刻不离的守护孩子一夜,直到孩子转危为安。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抢救孩子的境况,已成为寻常往事,在金春顺的脑海里淡淡的消逝了,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家人,感恩的情愫,却一时一刻也没有消失,
而且越来越强烈,故此,今天他们带着已长大成人的孩子,来感激当年治病救命的恩人。
寥寥几笔,道不清当年的危急;微微话语,诉不尽家人的感激之心。
当年的金春顺医生,现如今,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中心主任。她现任吉林省耳鼻喉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杂志编委。她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35年,全面掌握耳鼻咽喉科专业诊疗技术,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危重症抢救及疑难病的诊治方面,技术全面精湛,致力于头颈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擅长于喉癌、下咽癌的诊治,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及功能重建等。
她默默工作数十载,守护在生死线上,大大小小的抢救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她深知自己是一名医者,更是人民的医生,虽然已年过六旬,她仍然带领着她的医疗团队,不分昼夜的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