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莹 报道)为迎接校庆七十周年、院庆八十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吉林大学定点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2016年8月5日,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于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楠,副院长王贵全、殷艳玲带领,由老年病及全科医学科主任杨文、针灸科主任李静茁、中医科主任薛霁、儿科主任许忠、脊柱外科副主任刘钦毅、胃肠及营养外科副主任韩刚、心血管内科教授宋春丽等7个临床科室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扶贫医疗队以及红马甲志愿者们,前往我院定点扶贫单位——通榆县新发乡联合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义诊、捐资助学及志愿服务等活动。
扶贫点实地走访 筑梦启航
按照吉林大学的总体安排,4月28日,副校长韩晓峰等校领导带领19个学院负责人和联系人,在通榆县政府完成了点对点扶贫单位与通榆县贫困村的对接,确定我院扶贫定点单位为通榆县新发乡联合村。
为了解当地扶贫诉求,掌握联合村的第一手材料,搭建好精准扶贫的基础框架,5月10日,院党委副书记于静带领工会、团委、医务部、文化办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前往新发乡联合村进行点对点对接。通过与乡、村领导的详细交谈,考察村委会及养殖场等方式,全面了解联合村的贫困情况。
随后,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张学文、党委书记黄河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院医疗、教学单位特点,制定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我院院长张学文、党委书记黄河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两次召开扶贫工作部署会议,张学文院长明确提出,扶贫不只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思想理念,在具体工作中要尽其所能的让村民们感受到我院是真诚地要为贫困地区做实事。希望大家认真完成扶贫工作的同时,将二院的风采充分展示出来。黄河书记也强调,扶贫工作队要“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
党委书记黄河在扶贫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
落实院扶贫方案 精准扶贫
为切实落实扶贫工作方案,尽早赶到扶贫点开展工作,扶贫工作队定于8月5日早6点出发。本应直接赶赴机场去外地开会的张学文院长却提前出发,专门绕道院里,为医疗队队员送行,嘱托队员们在认真完成扶贫任务的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并祝大家一路平安。全体队员深受感动,抖擞精神,奔赴扶贫点。
院长张学文为扶贫医疗队送行
通榆县新发乡联合村临近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距新发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但土壤盐碱化、沙化严重,十年九旱。收入来源单一,仅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村有8个自然屯,560户、2308人,其中,国家建档立卡系统中的贫困户有283户、523人,特困户11户、23人。由于联合村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坑洼不平,交通极其不便,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队员们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联合村。
下午1点,义诊正式开始。专家们还来不及甩掉长时间跋涉的疲惫,就开始了对村民们的诊疗工作。室外是39摄氏度的高温,义诊现场的室内温度更是异常闷热,专家们忽略了被汗水浸湿的白衣,细致地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病情,制订详细治疗方案并发放药品,专家们的服务态度和精湛医术,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许和认可。
村委会义诊现场
老年病及全科医学科主任杨文
针灸科主任李静茁
儿科主任许忠
中医科主任薛霁
脊柱外科副主任刘钦毅
胃肠及营养外科副主任韩刚
心血管内科教授宋春丽
医疗队专家们表示,参与此次扶贫义诊活动意义重大,尽管路途艰辛,天气炎热,义诊现场条件简陋,但所有的医疗队员都心系着正被病痛折磨的村民,大家都充满了无限的干劲儿。
在专家教授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院领导在县、乡、村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村里贫困大学生赵小溪(化名)家中。她家住在村子的西边,是一间极不显眼的破旧土房。2014年她经过努力,考入长春师范大学。由于家庭贫困,为支付她的高额学费,父母外出打工赚钱。我院领导于静、李楠、殷艳玲代表院党委及4000名教职员工,当场将1.3万元的助学款交至赵小溪的手中,并希望她学成之后,可以用自己的专长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此时的赵小溪已经热泪盈眶。她拉着于静副书记的手,激动地说,自己所读的本科是长春师范大学的“2+2”培养模式,今年9月份开学本应去俄罗斯深造,可是由于学费太高,早已超出了家里的支付能力,若凑不够交学费的钱,她就极可能面临的是休学的结果。而今天吉大二院全体老师送来的这1.3万元,真是雪中送炭,让她在绝望中看到了生机。她诚挚地表示,一定会认真学习,相信知识一定会改变命运,绝不辜负吉大二院对她的期望!
党委副书记于静与新发乡副乡长交流
院领导于静、李楠、殷艳玲走访慰问贫困大学生并为其捐赠1.3万元的助学款
弘扬白求恩精神 不忘初心
6日早8:00,专家们又来到新发乡卫生院,这是医疗队此行的第二站。院领导于静、李楠、王贵全、殷艳玲与乡卫生院院长进行工作交流后,制定了义诊方案。副院长殷艳玲、老年病及全科医学科主任杨文还利用义诊的间隙,分别对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及各村村医进行了现场急救知识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得到了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一致赞许与好评。
副院长王贵全制定义诊方案
副院长殷艳玲对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及各村村医进行了现场急救知识普及
杨文主任对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及各村村医做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义诊过程中,德胜村村民小王从队长那里听到吉大二院的专家要来乡里扶贫义诊,便用拖拉机载着村里七个村民“组团”赶往卫生院,他说,自己母亲体弱多病,从未去过大医院看病,一是村里交通闭塞,出一趟门真的很难,二是家里不富裕,来城里看病也看不起,平时有病能去个县医院就已经很满足了。今天母亲一共看了三种病,在二楼出诊的专家知道她行走不便,便亲自下楼进行诊治。吉大二院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各位专家教授真是好人,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啊!他一边说,一边露出憨憨的笑容。旁边的王大姐也是深有感触,她说,这次能让专家免费看病,临走还有药拿,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啊。
“组团”看病的村民们
为了了解和掌握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贫困的主要原因和需扶持的主要意向,为下一步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依据和策略,我院团委红马甲志愿者们也充分利用义诊的有效时机,积极响应校团委倡导的2016年暑期“多元帮扶谋富强 精准扶贫献真知”专项实践调研活动,他们在义诊现场指导村民、村委会、乡镇政府的相关人士填写《吉林大学对口精准扶贫项目》调查问卷,同时将《吉大二院报》发放到村民手中。
团委红马甲志愿者为村民发放调查问卷及院报
红马甲志愿者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此次活动,专家共诊治300余人次,发放价值近万元的药品,红马甲志愿者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于静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在2020年达到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而我省的目标是2018年实现彻底脱贫。我院作为国家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次组织义诊、助学,就是要将我院医疗和教学单位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切实弘扬白求恩精神,为社会为百姓送医送药,送致富技能,把高水平的服务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给村民。同时,还为贫困大学生捐赠助学金,也是我院制定的精准扶贫举措之一,今后,我院还将继续做好每年两次的送医送药活动;并根据乡村卫生院的需求情况,适当捐赠桌椅、医疗设备等;启动免费为其培训“患者生活护理”人员、“月嫂”等扶贫项目,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谋生技能、致富技能,实现彻底脱贫目标。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我们也尽己所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于静接受当地媒体记者采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