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莹 报道)3月18日是第17个全国爱肝日,我院肝胆胰内科于今日举办大型义诊活动。肝胆胰内科主任金珍靖全天坐诊,为市民诊治肝病的同时,积极宣传护肝知识,并呼吁大家“早防早治 预防肝癌”。
上午,在义诊活动现场,我院门诊4楼人来人往,不仅有特意前来参加义诊的,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义诊受益而回来复查的。说到受益,46岁的胡先生就是一个例子,原来,在去年的肝病日义诊时,他正巧陪亲戚来医院看病,等待的时候,他就来到义诊台前给自己做个了免费检查。可就是那次检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意外查出来丙肝,在医生的指导和及时治疗下,如今他也正慢慢恢复。听他这现场说教,立马引起了很多人的惊呼。对于大家惊讶的表情,我院肝胆胰内科主任金珍婧认真地说:“丙肝有很大的隐藏性,大家一定不能忽视。”
丙肝是个“隐藏高手”唯有经常查,
据金珍靖介绍,丙肝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肠道外传播的一种肝病。但大家对丙肝的知晓度却远远低于甲肝和乙肝。由于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平常患者根本没有明显的征兆,很多患者都是二三十年后因为其它疾病才查出来的,到那时候发现其实已经很晚了。“丙肝发现的晚也不利治疗,而且很多患者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金珍婧介绍说,感染丙肝病毒后,约75%—85%的患者演变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约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
据了解,在肝病预防中并没有疫苗,因此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需要自己注意和定期检查。如果在筛查中查出感染丙肝病毒也不用太忧心,因为发现早,对丙肝采用控制治疗,丙肝也能痊愈。
药物肝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除了丙肝的隐藏性会被我们忽视,现如今,对肝脏带来影响最大的就是各种药物随意吃造成的“药物性肝炎”。在我院肝胆胰内科病房就有一名来自外省的患者,最初发病的时候,患者只是感到全身疲乏,食欲减退,腹胀不适,在当地检查治疗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后来到我院,然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来到肝胆胰内科,而是在内科检查的时候被医生发觉出肝脏不正常才转到肝胆胰内科。“我们科很多患者都是检查一圈后发现挂错科了才回到我们这里。”金珍婧主任无奈地说。这不,针对该名患者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金珍婧主任问诊后发现,患者因为感冒曾服用多种消炎药,可没想到,这样的不经意就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金珍婧介绍,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和“解毒工厂”,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药物都在肝脏进行代谢、灭活、转化,凡是用药不慎或滥用药物都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特别是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对于“药物性肝炎”,引起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肝衰竭,其治疗难度也很大。
对此,金珍婧主任提醒市民,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一样,不管吃什么药,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如果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哪怕是小小的感冒药加量,也可能带来不能挽回的后果,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合理用药。
勿谈肝色变 并非所有肝炎都传染
针对肝病的传染误区,金珍婧介绍,所有肝病类型中,只有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通过母婴、血液、体液、注射及性接触等传播。
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而其他病因引发的肝炎,更是不具有传染性,因此不是一接触肝炎病人就会被传染。
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保肝护肝?金珍靖建议,每年定期体检、平时正常作息、适度运动、均衡膳食、不滥用药物。“肝脏需要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每天要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最好晚上10点以前入睡。”此外,饮酒要适量,酒精会引起的肝脏疾病。应该均衡膳食,营养过剩、营养不良、缺少运动,都容易得脂肪肝。最后,要保持好心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