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初至,新冠感染骤增,在冲锋在前的一线医生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他们更有着同一个名字:吉大二院人!这些年轻的医师用行动诠释着医德情操,践行着医者初心。
“我们微弱的星星之火,也可以燃烧自己,燎原闪耀”
2022级呼吸科博士研究生周翔宇、住培学员曹英淑
疫情下,对研究生和学员们在临床一线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研究生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病房直面挑战。在科室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住培学员曹英淑、在读博士研究生周翔宇主动提出要回到科室参与到一线的临床工作中,承担起身为呼吸科医生的责任,与呼吸科共患难,面对这场大考。“恩师王珂在武汉疫情援助时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翔宇说。
专业基地主任、教学主任以及科室各位指导老师以自身的敬业精神做表率,也十分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随时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在这样专业又温馨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我们心中很踏实。”住培学员们说。“到时我离患者近些,你们离患者远些。”这是呼吸科的师兄师姐对新人贴心的关照,自己转过身首当其冲面对第一波疫情的冲击。
在长春新增感染人数增多之时,老师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还教导学生们如何加强自身防护,病区准备单独的工作服,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他人和患者。提醒学生们感染后一定要充分休息,保护好自己是这场大考的大前提。这些防护教育减少了学生对新冠的恐惧,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坚守岗位,坚持临床一线工作,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客观科学地认识并对待疫情。“老师的教导让我在这种关键时刻更深刻地认识到临床医生的责任。”周翔宇说。
“为爱护航,愿山河无恙”
2021级妇产科 石绿叶
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医院既是被疫情冲击的最前线,也是防控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医院各个科室都出现医生身体不适,因为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需要更谨慎。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因为分娩到来不分季节和昼夜。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面对众多前来就诊的孕产妇,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妇产科全科医护人员加强防控,备战疫情,在人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岗位,每天接诊数十位孕产妇来分娩,一台又一台的手术,医护人员再苦再累,看到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听到一声声婴儿响亮的哭啼声也甘之如饴。疫情当下,母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个个无眠的夜晚,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妇产科人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牢牢筑起这道守护屏障。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妇产科所面临的挑战及压力前所未有,但是我们拥有过强过硬的专业技能,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2022年初,疫情突袭长春,整个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阴霾来势汹汹。面对疫情,产科吴富菊老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冲上“抗疫一线”,主动请缨支援红码医院,为新冠阳性产妇接生。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她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本色。在此次疫情攻坚的最后阶段,她依然坚守岗位,带领着我们守护在临床的第一线。在专业技术上,她游刃有余;在临床工作中,她竭尽全力;在困难面前,她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学生,吴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满腔热忱,精益求精,宛如大海边指路的灯塔,沙漠里再现的绿洲。学医道路上我学会了直面困难,敢医敢言,尽显医者本色,披荆斩棘地破除困难,争分夺秒地争取生命的希望,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化身为一名出色的逆行者。我相信我们的信念与勇气,如同珍贵的钻石般闪着熠熠光辉,在无论哪一个时代、无论哪一种泥泞中,都值得我们坚守,让患者舒心!让人民安心!让国家放心!
“不忘初心共克时艰,二院研究生当自强”
2021级普外科研究生 许嘉琪
在大多数科室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时期,我和还未感染新冠肺炎的主治医生们承担了科室的工作,尽我们的最大能力维持科室的正常运转和参与新院区科室的建设中。在得知科室需承担新冠患者的救治时,看到还未完全恢复健康的老师们和师兄师姐们都在第一时间回到科室,让我在紧张的同时感到安心。在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天,我成为9位患者的管床医师,问病史、开医嘱、写病程、处理患者突发的事件,直到凌晨两点才完成工作,第二天又投入新的工作中。作为一名研究生,临床工作中我能做的相对较少,但我能认真完成我能力范围内的工作。我想,有过这段经历,今后能更有勇气更有自信去面对许多未知的挑战。同时,除了学习到很多临床知识及技能以外,也有很多感触。不论面对怎样的未知的困难和辛苦,医护人员都能听从医院的统筹安排,全力救治新冠患者,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减轻痛苦,让我看到了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坚守,让我无悔于成为一名医生的选择。
在这半个月的工作中,忐忑之余也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忐忑是作为一名外科学研究生,在平时的临床学习中,很少能接触到内科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很担心自己能否完成目前紧张繁重的工作。但经过不断地学习指南,参加医院开展的培训,已经能独立处理越来越多的问题。自豪感是带着想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初心,与科室,与人民共克时艰。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2023年的开端是艰难的,但我坚信在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终将会度过当前的艰难阶段,迎来春暖花开。
“使命守护光明,做发光发热的火种”
2020级眼科硕士研究生刘璇
作为一名定向生,眼科基础薄弱的我主动要求留下来工作,希望增强自己的经验与能力,这才让我看到并且感受到了我们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用使命守护光明的璀璨光华。
为了让眼科患者随时得到治疗,大家夙夜鏖战。赵亮亮老师随时待命、电话长开、上下协调的统筹安排下,大家坚持了门诊和急诊排班。在这期间,赵亮亮老师还要照顾自己患病家人,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凭借对工作的诚挚热情与极度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家人的充分理解与支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眼科绝不倒下的信心。
我们眼科夜班急诊时刻直面各种毒株,因为相关科室的就诊难度增加,师兄师姐们在不断的优化患者流程、不断的协调,保障了患者的有序治疗,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夜以继日,没有豪言壮语,毅然披上使命的战衣,用专业支撑诠释着责任。
我的老师们总是冲在第一线,而让我们在大后方安稳度日,我的导师王陆飞就是一个典型,为了减少我被感染的几率,她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坚持门诊,而让我在家休息,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我被感染的机会。与此同时老师还将临床上遇到的典型病例发给我跟我一起分析,遇到问题还会详细讲解,我于不经意间感叹因为学识所限不能帮助更多的人而陷入愁闷。我看到隋桂芹老师因为放心不下患者,强忍身体的不适门诊看诊到力所不逮。而在急诊夜班时田蕊老师为了减少患者的来回奔波与感染概率与患者详细商定手术方案,用专业的技术和细心的救治使得患者不需要二次手术。我的老师们把危险留给了自己,给我们看到的从来都是春和景明。
我的三位师兄师姐(汝新宇,李笑莹,李丹凤)去支援了呼吸科,与全院各个科室守望相助、充满信心,哪里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做好发光发热的小火苗,以实际行动彰显“眼科人”的使命和担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