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重走白求恩路”主题教育活动的计划,7月2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研究生与培训教育部带领住培生/研究生与带教老师一行共23人在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银山口村开展义诊送药活动。
银山口村是当年白求恩进行战地手术最前沿的地方,当年的摩天岭战役期间,白求恩在与前线最近的地方搭起手术台,没日没夜的抢救伤员,也是这次战役中白求恩不幸被划伤,也是在这里战地记者拍下了那张著名的小庙手术照片。现在这个村子常驻人口约200人左右,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大都出门打工,有一位92岁的老人自豪地告诉我们,白求恩曾经在他家住过。
上午九点义诊开始,在银山口党群服务中心很早就聚集了许多等待看病的老乡和孩子。队员们立即争分夺秒布置现场,不畏酷暑,分工合作,按照分区安排义诊区域,一个小型医院建立起来,有分诊处、发药处、量血压、测血糖,导诊,学生们都按照提前分工各司其职,普外科张凯教授、内分泌科杨茂光老师、全科刘珊珊老师、心内科邢玥副教授、中医科丁宏老师、眼科于澎教授、骨科刘帅在现场开始义诊检查。老乡们有序地在分诊处登记,然后由导诊同学送到各个诊点或检查点,在经过专家的诊断后,再到发药处领取药品。本次活动共带去市值近一万五千元的药品,同时石药集团也为本次活动捐赠了五大箱常用药品。专家们对村民们提出的关于自身疾病的疑惑均给予了细致详尽的解答,使得每位到场参与咨询的村民均得到了由医疗义诊队提供的精准、专业的医疗服务。
义诊过程中,心内科邢玥副教授被众多患者层层围住,身后排着长长的队伍。老乡们热情的欢迎及对专家的渴望从他们殷切的眼神和冗长的队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规培生/研究生的引导下,老乡们秩序井然,但是由于地域差异,语言沟通略有困难,造成问诊及查体困难重重。村党支部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起专家与老乡之间沟通的桥梁,为我们的义诊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由于条件受限,好多患者不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邢玥老师给每一位老乡做了详细的耐心的解释,并嘱咐他们一定要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有些老乡疾病比较复杂,需要在多位专家处就诊,每位专家都不厌其烦的重复接诊。接近尾声的时候,邢玥老师周围仍有许多患者,杨茂光老师见此情景主动帮忙,分担讲解工作。在所有专家、规培生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上午共接诊患者近160人,他们在离开时都表达了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感谢,并欢迎我们再来。
义诊活动结束后,大家来到战地小庙。这里还保留着原貌,对周围进行了保护,还建立了一个小型纪念馆。学生们在小庙前面对着白求恩像重温“医学生誓言”,立志要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终生。
7月3日,我们来到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这里是最后安葬白求恩的地方,还有一尊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楼前一模一样的白求恩雕像。大家在白求恩墓前一起诵读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瞻仰了白求恩墓。
在这次“重走白求恩路”主题教育活动中,同学们收获满满,白医人的寻根之路,队员们了解了更多白求恩的事迹,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学习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这种思政教育方式最感人,最有效,希望每一位白医学子都能走走白求恩路。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白求恩精神又昭示了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面对患者的满腔热忱,对待本职岗位工作、对待医术的精益求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