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介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吉林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长春市十二五医学重点专科,科室创建于1984年,是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医疗定位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诊治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科室现有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7人,初级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0人。科室年门诊量约3.7万人次,病房收容约3300人次,平均年收入总值7000余万元。
神经内科现有头痛、帕金森病、癫痫、认知障碍、肉毒毒素治疗、睡眠障碍5个专病门诊,专病门诊突出科室门诊特色诊疗项目,随着专病就诊人数逐年增加,提高了科室在社会和同行中的知名度。
2017年,于挺敏主任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医学会头痛学组。2018年成立了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头痛专业委员会。2019年成立了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头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于挺敏主任参与《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第1版、第2版及《中国紧张型头痛专家共识》制定、为执笔人之一,进行头痛规范诊治的多场全国巡讲。
帕金森病课题组成立于18年前,在国内较早、吉林省最先系统开展帕金森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由陈秋惠主任医师、张医芝副主任医师、张颖主治医师共同建设,系统诊治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建立患者病历档案库,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疗效较好,得到广大患者和神经内科同行的认可,同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
自1996年由宋春伶主任医师开始开展肉毒素治疗,是全国较早、东北三省首家开展肉毒素治疗的单位。现在学组成员包括张雷副教授及殷飞主治医师。经过20余年,共治疗数千例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范佳副主任及南善姬副教授组建的认知功能障碍学组成立于2016年,是吉林省较早开展记忆障碍门诊单位,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定期到社区或养老机构进行认知障碍知识普及及患者筛查公益活动,提高群众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程度,提高预防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培训,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由满玉红主任医师及齐晶晶主治医师组建的睡眠障碍学组,自2019年成立了睡眠障碍专病门诊,于每年3月22日世界睡眠日开展睡眠义诊活动,并开展睡眠相关校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于今年在院里与耳鼻喉科级呼吸科一起组建睡眠中心。
教学方面:
神经内科承担了临床专业“5+3”一体化教学班、临床专业五年制、预防口腔专业五年制、信息专业五年制、留学生班神经病学理论课、留学生病史采集课、留学生行为医学课、新生研讨课、医学生课间实习、毕业实习、临床技能培训等教学任务。
近五年来,神经内科共招收了46名硕士研究生,均顺利毕业,进入各省市及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还有一部分考取博士继续深造。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神经内科不仅重视学生临床业务的提高,而且非常注重学生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让研究生们认识到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临床技术同样重要。此外,开设了专业课神经病学和专业英语2门研究生课程,请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向年轻的研究生们传授知识,还由骨干教师给学生们讲授英文版神经病学课程,提高学生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其中杨薇教授和于挺敏教授的研究生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写出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多人被评为优秀硕士毕业生。
神经内科作为住培基地,培养社会学员18名,联合培养专业型硕士59名,协助培养其他基地社会化学员232名,专业型硕士343名。顺利通过国家级、省级多次检查,本基地学员在执业医师通过率、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及结业考试通过率均在院里名列前茅。2018年吉林省首届住陪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张颖主治医师担任指导教师。
教学研究方面: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
科研方面:
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00篇,其中中华2篇,SCI收录35篇,核心期刊63篇。获得吉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3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3项,省直厅局项目7项,吉林省财政厅项目1项,吉林省卫计委项目3项、横向科研课题14项,吉林省发改委项目2项,合计科研经费共计到账615.656万元。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名医务人员参加新冠疫情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在同济医科大学中法新区、肺科医院救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2021年,杨薇副院长带队奔赴吉林省通化市支援通化抗击疫情,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医疗救治任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