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简介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吉林省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首批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吉林大学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中华医学会认证的国家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国家药理基地、吉林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示范基地等,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斌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兼任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心脏病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FAC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会员(FSCAI)、亚太心脏协会主席团成员(APHA)、韩国全南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统编教材《内科学》编委等多个学术职务。
(人才队伍与硬件设备)
心血管科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及世界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现有医护人员196人,医生5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28人,硕士研究生2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近5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2人,其中在读12人,硕士研究生102人,其中在读43人。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流的病房设施和医疗设备,拥有开放床位320张,包括心血管门诊、心血管功能室、心血管实验室、心脏康复室、心血管病房(包括CCU监护病房)以及国内先进的心血管介入导管室,配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其中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冠脉内旋磨仪、冷冻消融仪、三维标测系统等均是吉林省内最早购入并应用于临床。
(医疗技术水平)
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危重症及疑难疾病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项目齐全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使各种疑难、复杂的心脏病患者能够得到高水平的治疗,为吉林省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领头科室。科室年收治病人1万余人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占60%以上。每年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5000余例。对于最为复杂的慢性闭塞性病变开通成功率高达90%以上。
(科室特色技术)
技术特色之一: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是省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单位, 目前已经形成特色, 尤其在疑难危重, 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等领域都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药物球囊、OCT、FFR、冠脉旋磨术等技术。多次应邀在国内多个省市、地区及日本等做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并多次受邀在北京、沈阳等国际会议上行介入手术演示,并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病变)是冠脉介入领域里最为复杂的病例,心血管内科近5年完成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近20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到9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前向技术治疗CTO》一书,获得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
药物球囊是近年用于冠脉介入的新型技术,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等方面也有优势作用。国内最早发表药物涂层球囊相关文章,将药物涂层球囊介绍给国内心血管领域,作为我国药物球囊上市后首家应用单位,心血管内科目前在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相关临床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主编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专业著作。国内首家药物涂层培训班--蛇盘学院,多次在国内进行培训;作为执笔专家之一编写《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技术特色之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新治疗
开展三维标测系统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血管内科为省内最早开展CARTO、Ensite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包括房颤、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速等射频消融,提高诊疗能力及学术影响。
开展零射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脏病介入治疗需要在射线下辅助进行,射线对于医护人员及病人均存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心血管病中心积极与国内先进中心交流,开展在三维标测系统下零射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可满足心律失常合并特殊情况如妊娠病人的治疗需要,提高诊疗水平。
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仍然是防治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方法。华法林由于安全范围窄,需要反复监测凝血指标,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新型抗凝药物价格高,疗效并非完美,出血并发症仍不能避免。能否通过非药物治疗达到防治房颤并发脑卒中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原因是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和脱落,封堵左心耳可以达到减少或预防脑卒中的目的。这些发现为房颤并发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不能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对房颤并发脑卒中的认识不断提升,封堵装置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该方法正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心血管病中心完成全省首例ACP左心耳封堵术。
慢速型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领域,除了传统的起搏治疗心律失常外,常规开展ICD、CRT等植入术,近年来开展了生理性起搏治疗慢性心律失常,争取使患者的心脏起搏治疗能够尽量的模拟人正常的生理机制。全省首例独立术者的希氏束起搏术,提高了心律失常诊疗能力和学术影响。
技术特色之三: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心血管内科在吉林省内最先开展了各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和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室间隔消融等介入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我专科完成了吉林省首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介入封堵。
技术特色之四:药物基础治疗
我科一直以药物治疗为基础,不断钻研药理作用及应用指证,从根本上解除患病诱因,缓解患者的病情。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缓解心绞痛,纠正心衰、抗氧化应激、稳定动脉斑块等的治疗
技术特色之五:脂代谢治疗
率先在国内开展采用MMPs及MOT(基质金属蛋白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栓素B2)测定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2009年起率先在国内提出并推广针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及治疗的PAS疗法(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2010年起开展高灵敏C反应蛋白联合MOT检测用于ACS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指导治疗,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科研能力及学术交流)
心血管内科多年来一直注重医教研全面发展,坚持以科研带动医学技术、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5年科室作为分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作为负责人承担3项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专利奖1项。近5年内发表SCI文章60余篇,部分文章发表在Circulation等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主编著作10余部,参编30余部,其中主编包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权威专业著作。研究专利10余项。心血管内科不断选派中青年骨干前往国际、国内一流的心脏病中心学习交流最新技术,时刻保持学科与国际接轨,促进学科竞争力。我科与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保持频繁、密切的学术交流,与欧洲、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等知名心血管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科室团队每年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多个地区,如美国心脏病学术会议、经导管介入治疗学术会议、欧洲心血管并发症学术会议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各地区最高水平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并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
心血管内科高水平全方位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区域辐射作用、信息化的集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心血管重点专科,建成国内知名的心血管诊疗中心、教学培训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研攻坚中心及健康教育中心。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正迈开脚步,不断缩短与国际一流心脏中心的差距,向新的医学高峰迈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