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及介入科简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及介入科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针对肝胆胰常见病、危急重症、疑难病及介入微创治疗等方面,科室提供个体化、高质量临床医疗服务,诊疗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被评为长春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肝胆胰及介入科目前开放床位88张(亚泰院区、自强院区),现有医生19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经治医师7名,实验室技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在临床工作上建立了完备的三级医生查房会诊制度。目前科室主任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学会消化病分会中西医结合协作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肝病防治学组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金珍婧教授担任。
目前,肝胆胰及介入科在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癌、胆系疾病、胰腺炎等多种危重、疑难病症诊治及介入微创治疗等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于疑难及跨学科疾病患者,组建并参与了多个完备的MDT团队,其中腹腔积液MDT协作组和不明原因黄疸MDT协作组分别由我科金珍婧教授及杨岚岚教授担任组长。
2019年科室引进全自动血液净化装置——“人工肝支持系统”,正式组建人工肝团队,通过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为重症肝病患者带来生机。至今共完成219台,除服务于我科患者外,还为肝胆胰外科、心血管外科、结直肠外科术后黄疸患者带来了福音。人工肝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科终末期肝病的诊治水平达到了省内领先的地位。
此外,我科与北京302医院病理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了肝脏病理诊治平台,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将我院疑难肝脏病理切片直接送往302医院会诊,近3年针对不明原因的肝损害患者进行了近100例肝穿刺病理检查,大幅提升了我院在疑难肝病方面的诊疗水平。
肝胆胰及介入科实验室创建于2009年,是国家卫生部门核准的PCR实验室,连年参加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现实验室可开展全自动荧光定量PCR系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DN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定量(HCV-RN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等项目。
2023年科室扩建,成立介入微创治疗团队,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疗效好、见效快、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吉大二院肝胆胰及介入科是吉林省内介入治疗的龙头科室之一,拥有一流的技术和设备,除肿瘤、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症及胆道等疾病的介入治疗之外,同时擅长对各种原因的咯血、妇产科疾病、食管、气管及各种急诊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与其他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肝胆胰及介入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在出色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以及公共卫生学院的内科学、诊断学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临床医学留学生的全英教学工作。承担教学立项10余项,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迄今为止,肝胆胰及介入科已培养8名博士研究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医院举办的多种活动,在各类病例分享、演讲等比赛中取得优秀名次,参加英国奥斯特大学访学并承担随团翻译任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多项荣誉、奖励。
做为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点的临床科室之一,在追求精湛的医疗水平及出色的教学以外,我科还注重科研工作的开展。近5年来本科室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15项,横向研究项目6项,总经费200万元余,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0篇,大会发言1次,全国学术会议壁报交流19篇,书面交流64篇。
我科在2018年-2022年连续举办了“吉林省终末期肝病诊治及护理研讨会”、“吉林省慢性肝病诊治高峰论坛”等多次省级会议,获得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每年举办“全国爱肝日、世界肝炎日”等惠民义诊活动,前往社区及贫困地区义诊,方便广大群众就医;与基层医院合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并与多个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及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同时还建立“病友俱乐部”,开展各种科普讲座。
肝胆胰及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牢记“博学慎思,精诚致远”的院训,继续秉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兢兢业业、务实创新,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个体化和专业化的诊疗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