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这4组“小孔”不一般!吉大二院3D打印金属内植物的肌腱整合研究取得新进展
  • 发布时间:2021-01-12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385850460518339189&item_id=15385850460518339189&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4组孔径不同的钛合金支架,找出支架最佳孔径参数,为钛合金支架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日前,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吉大二院骨科医学中心王金成教授团队在研究3D打印金属内植物的肌腱整合方面取得令临床振奋的新进展,这一新成果开启国内骨科相关领域研究先河。

韩青副教授(右)与团队成员进行课题探讨。(摄影:孙建一)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迅猛发展,外科手术中,利用该技术进行模型术前规划、导板术中定位、假体术中植入应用十分普遍。其中,3D打印钛合金假体已被广泛用于骨科疾病治疗,经临床实践发现,骨和肌腱可以长入具有微孔结构的钛合金假体中。目前国际上关于骨长入钛合金微孔研究较多,但关于肌腱长入微孔研究较为匮乏。如何应用钛合金微孔促进骨与肌腱修复是未来骨科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王金成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具有可控内部和表面结构的假体支架并进行了相关研究,韩青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应用选区激光熔融3D打印进行假体设计及体内外相关生物学实验,团队成员郑宇豪博士后探索了钛合金支架孔径大小对骨长入和肌腱长入支架影响,通过实验寻找出最佳支架孔径大小。

“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由于肌腱的牵引作用,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因创伤或疾病导致骨缺损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缝合修复,此时,各纤维束交错形成瘢痕且没有张力,难以实现原有功能恢复。”团队成员韩青副教授说,以往,手术主要解决缺损部位仿生重建问题,而今,该团队探索在3D打印技术下进行的钛合金微孔与肌腱整合研究,通过实验找出促进肌腱长入钛合金支架最佳孔径参数,实现肌腱与支架植入物的完美融合且长期共存,可以同时解决缺损修复、钛合金植入物与软组织长入后的关节功能恢复问题。这些研究数据,为临床人体内应用钛合金假体辅助肌腱长入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长春日报社)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