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crb.1news.cc/html/2015-07/14/content_436249.htm
本报记者 王菁菁
近日,吉大二院心血管外科医疗团队运用心脏辅助装置——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超级危重的主动脉夹层合并心梗患者。该患者为世界罕见的同类病况存活病例,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省心血管外科医疗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日,35岁的孙女士做家务时,突然感到前胸后背刀割般剧痛,瞬间大汗淋漓,亲友立即将她送往当地医院进行紧急救治,经专家会诊发现,孙女士的原发病为主动脉夹层,该病唯一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治疗。
几经周折,孙女士被转诊至吉大二院,此时患者已是生命垂危。
吉大二院心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手术准备。然而,在灌注心肌保护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该院心血管外科柳克祥主任发现,孙女士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而且夹层病变还将她的右侧冠状动脉撕裂,导致右冠状动脉全程夹层且已经完全闭塞,整个右冠状动脉均无管腔可进行搭桥手术。
复杂的病情随时可能夺走患者生命,在命悬一线之时,柳克祥主任决定采用一种高科技的心脏辅助装置——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这是一种“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辅助开始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正常、稳定。经过7个小时的努力,手术获得成功。
据柳克祥主任介绍,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是一个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同时再合并右冠状动脉全程夹层且闭塞的病例在全世界还没有报道。目前,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支持下,孙女士心脏功能也在一步步恢复,术后第13天顺利脱离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