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crb.1news.cc/html/2016-10/13/content_493650.htm
林杨(中)与同事们专注地进行手术。 王菁菁 摄
“深夜,当人们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时,而你还在忙碌着。你犹如急行军,视患者的呼唤为冲锋号,在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手术战场上奋力厮杀。为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而付出自己的辛劳汗水。你就是——妇产科医生……”日前,在吉大二院举办的“医院里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中,来自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林杨动容的讲述感染着每一位聆听者。当林杨手握一等奖荣誉证书时,内心的情绪难以平复。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妇产科医生的工作常常是一手托两命,承载着两代人的希望。工作中,很多医生因为长期站立做手术,经常落下腰痛的毛病。“虽然常常告诫自己要注意休息,但真正工作起来什么都忘了。尤其是遇到急诊患者时,不论身体怎样难受,都会撑到最后。”林杨说,夜间手术对于妇产科医护人员来说司空见惯,夜班睡两三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
演讲结束后,林杨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记得有一次,夜里来了一位临盆患者。手术台上,孕妇紧闭着双眼,全身浮肿。由于胎儿胎头位置极低,两次取头失败。此时,孕妇的双手颤抖得厉害,如果再不娩出胎儿,母婴生命都有极大的危险。“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论怎样一定要保证她们母子平安。”林杨将身子弯曲成一个直角,把手尽量远、尽量长地伸出,拼尽全力。哇……当听见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时,林杨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下手术台时,一侧下肢已经麻木了。患者家属推着产妇回到病房休息,却不知此时的林杨因手术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导致腰间盘急性脱出。疼痛感加剧,满头汗珠滴落在手术服上。林杨的故事虽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但却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服务患者的缩影。
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医生的眼圈都是黑色的。这是常年值夜班留下的“印记”。“我们下夜班直接就到门诊坐诊,根本顾不上吃饭和洗漱,更别提休息了。”林杨回忆起一件与患者之间的轶事时,笑着说。
一次,一名患者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等着林杨给诊治。“大夫,我已经走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没看好。拜托您,给我好好看看吧!”听到这样的话,刚刚下夜班的林杨顾不上休息,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就立即打起精神为患者诊治。当她看着患者的报告单时,又不知如何开口。原来,患者的报告单并无大碍,只是患者内心对疾病的恐惧造成心理焦虑。林杨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像变戏法一样,转换成患者能理解的语言,一遍遍解释。最终,通过林杨的开导,患者终于满意地离开了。
“面对无菌单下那鲜活的生命,我常常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痛苦,忘记了我也是个正在患病的病人。”演讲结束了,工作仍旧继续。林杨放下手中的荣誉证书,再次穿上那墨绿色的手术服,奔赴“战场”——手术台前,她明亮的双眼和精湛的技术将带给患者无限希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