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6-11/01/content_209643.htm?div=-1
本报记者 于宁
阅读提示:
感冒、发烧,来一粒头孢;拉肚子、嗓子疼,打几天消炎针……抗生素,凭着疗效显著被广泛使用。科学地使用抗生素的确可以治病救人,但如果盲目应用或过量使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本期求证邀请我省呼吸病学学科带头人马忠森教授,与您一起谈谈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本期《求证》专家:
马忠森:吉林省呼吸病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任吉大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省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中华哮喘》杂志编委。
滥用抗生素有啥危害?
【求证】马忠森: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副作用,对身体有一定的害处,还极有可能使细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最基本的机制就是细菌对抗生素的压力选择,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清除,而耐药菌得以分裂而繁殖,就像小树苗和杂草的关系一样!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会越来越多,细菌的耐药性会不断增强,导致了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出现。
日本、巴西、欧洲多个国家都报告发现“超级细菌”病例;我国宁夏的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西班牙产有机黄瓜的变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在德国至少造成10人死亡、1000多人感染,瑞典、英国、法国等陆续出现感染患者,目前的抗生素无法治愈这种疾病。
对于超级细菌的威胁,大多数人很不以为然,认为旧药失效后,总会有更新、更好、作用更强的药物取代它们。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头孢已经从一代发展到了四代。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药几乎是终生服用,许多制药企业并不愿意研发新的抗生素。每一种抗生素的研发要耗时10-20年,而细菌每8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也就是说,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赶不上这些具有超强生命力的细菌不断变异的脚步。
抗生素怎么用才合理?
【求证】马忠森: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有两个:一是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某细菌感染选择某一种抗生素,这叫目标治疗;二是根据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要归纳、分析、判断是某种细菌感染用某种抗生素,这叫经验用药。抗生素的应用和其他药物的临床应用完全不同。其他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诊断后,疾病和药物的适应症一致,并注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就可以了。抗生素则不然,如患肺炎,要根据院内院外、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近期抗生素使用历史等情况,感染的细菌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医生的判断能力。虽然每一名医生都会使用抗生素并有处方权,但并不是每一名医生都用的合理。不合理用药会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或不能覆盖病原体。所以医生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经验积累。
抗生素越贵越好吗?
【求证】马忠森:抗生素的疗效和价格无关,抗菌谱和病原体一致最好。许多人缺乏医学知识,认为越贵越好,这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在医院的门诊部,经常可以看到患者点名要抗生素的现象,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而有些医生为了避免治疗不当的责任或出现医疗纠纷,直接就为患者使用了高档、广谱抗菌药物,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大了细菌对抗生素的压力选择,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感冒能用抗生素吗?
【求证】马忠森:普通感冒发烧是最容易发生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很多人都不将感冒当做一回事,实在扛不住就去选择一些私人小诊所,静脉滴注抗生素就算了。其实这种做法极其不妥,增加了细菌在抗生素环境生存时间、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滥用抗生素,是造成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
感冒可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其中病毒性即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则不建议服用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既浪费也是滥用。通常而言,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而对于病毒性感冒,抗菌药物不但起不了作用,还可能产生副作用,长期滥用会导致体内产生耐菌株。到目前为止,治疗病毒性感冒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理。
由感冒引起的肺炎多发,如发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寻求规范的检查和治疗。不要盲目服用退烧药、镇咳药或抗生素,以防延误病情。
儿童成为滥用药重灾区
【求证】马忠森:目前儿童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虽然大部分医生在儿童抗生素的使用上会非常谨慎,但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看到孩子生病心疼、着急,为了好得快,只要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而且要打贵的、高档的,把抗生素当成了治病的“灵丹妙药”。
畜牧业滥用人类遭殃
【求证】马忠森:目前,国内外在畜牧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普遍,但国际上是严格禁止人畜共用相同抗生素的。不仅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它们体内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在欧洲,每亩鱼池规定可以投放50公斤的抗生素,而在我国渔业和畜牧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剂量根本没有明确规定,如鸡雏出壳7天就服用抗生素,以预防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使用几大误区
1、可以预防感染
【求证】马忠森:简单说病原微生物种类太多,抗生素抗菌谱有限,是预防不过来的。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大家都懂,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慢慢的细菌适应了在这种有抗生素的环境中生存,就诱导了细菌的抗药性。不当或过度使用抗生素会造成人体菌群紊乱,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发生。辨证点说,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就是对难治性感染的预防。
2、广谱比窄谱好
【求证】马忠森: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只有病原菌不明的重症感染、同时感染两种以上致病菌或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时才会联合使用,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3、新的比老的好
【求证】马忠森: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一般要根据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疾病来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红霉素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而像碳青霉烯类是目前最高级的抗生素,却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没有疗效。新的抗生素具有它的先进性,但不是新药就一定比老的好,还是要看抗生素的抗菌谱和适应症是否对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人们不经常使用,反而可能对细菌更敏感。
4、抗生素是消炎药
【求证】马忠森:多数人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有益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着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从而防止某一种细菌繁殖过盛发生疾病。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药物进入体内后会敌我不分、乱杀无辜,压抑和杀灭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招致其它疾病的发生。像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等等,都不宜用抗生素治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