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pc/paper/c/201611/22/content_3699.html
本报记者 于宁
“患者才29岁,截肢后就是残疾,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和能力是可以尝试治疗的。”王金成教授将自己所面临的风险抛到脑后,完全站在了患者的立场,把患者和母亲请到办公室,真诚而坚定地对患者说:“再给自己一次治疗机会吧!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
母女俩被王金成的一片真诚感动了,泣不成声,同意尝试。王金成教授没有让她们失望,女教师痊愈出院时感动流泪。
在与患者沟通方面,王金成常和同事、学生这样说,做手术要精益求精,救治一个患者,拯救一个家庭。
在手术苏醒室里,一位刚刚接受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女性患者逐渐从麻醉中苏醒过来。见到这位患者慢慢睁开眼睛,早已等待在床前的王金成向她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用亲人般的眼神交流示意她:手术很成功!
“啊?这么快?两侧都做完了?”等待在手术室外的患者丈夫得知手术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并取得成功的消息后,一时无法相信!
出院时,患者哽咽着对王金成教授说:“非常感谢您的救助之恩,感谢您的真诚、耐心和安慰。”
一位罹患全身多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20余年、疼痛伴活动受限多年的48岁女性患者,在骨科诊疗中心成功做了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现在双膝活动自如,再次来到这里,她找到王金成教授,盼望寻求解决双肘关节问题的好方法。
王金成教授带领团队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后,发现其双肘关节破坏已特别严重,采用常规假体关节的手术治疗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鉴于该患者病情特殊,在王金成教授的组织下,成立了专门的医疗组。经过专家委员会的科学论证,决定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与患者生理结构最为匹配的假体,最终为其成功地进行了双肘关节置换,完成了世界首例3D打印双肘关节置换手术。
一位来自吉林大学的女博士,先天双侧髋关节脱位,走路跛行,非常自卑。经过2次手术后,她走路正常,爱参加社交活动,还和同学去旅游。毕业时她被分配到外地工作,临行前特意向王金成教授道别。
一位云南的患者从网络上了解到王金成教授,想彻底解决困扰自己多年的膝关节炎问题。王金成教授制定了严谨周密的治疗计划,成功进行了手术,也使医患之间成了朋友,患者回家时,医护人员一起把他送到火车站。
一位爱笑、爱说、乐观积极的阿姨,由于膝关节病变20多年一直坐在轮椅上。王金成教授为她做完手术后能站起来行走了,她高兴地说:“早知道,我早来找你了!”
王金成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医者、师者、学者。
王金成教授在医疗战线工作20余年,现任吉大二院骨科诊疗中心主任,他总是习惯性地称自己为“普通医生”。
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称呼背后,是一位多项骨科手术世界领先的引航人。由他独创的髋关节置换的“王氏小切口术式”,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13分钟左右完成,髋膝四关节同期置换手术完成6例,其技术世界领先。
1998年,王金成是当时医院骨科内最早留学日本的医生。2009年,他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他始终以医者、师者、学者的身份,付出着自己的真诚、爱心与医术,在治愈患者的同时,给患者以鼓励,重塑患者面对生活的自信心。
一位29岁的女教师,车祸后右腿患骨髓炎,做了6次手术。来到二院骨科诊疗中心,跟医生说,这次是来截肢的!王金成仔细看了片子,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听到患者和家属的述状后,他当时就问,为什么要截肢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