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pc/paper/c/201612/06/content_5437.html
本报记者 于宁 通讯员 吕莎
皮肤病难治,真菌感染更难缠,而一种被命名为孢子丝菌病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除损伤病患的皮肤黏膜外,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而且,我省是该病全球高发区之一。
今年7月,省科技进步奖评选落下帷幕,吉大二院皮肤科主任李福秋教授带领团队历经8年科研攻关,凭借孢子丝菌病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应用项目,一举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又是怎样的难题与现状,让李福秋教授带领团队耗时8年去攻克它呢?
谈起与孢子丝菌病的渊源,李福秋称和自己的恩师有关。李福秋读硕士时,师从吉大二院皮肤科金学洙教授,金教授为我省皮肤科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吉大二院皮肤科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奠定了基础。当时,金教授对孢子丝菌病就有很深的研究,为了探究我省孢子丝菌病高发的原因,还带领团队从全省自然环境中的腐烂芦苇、玉米秸秆、泥土中分离出该致病菌,进行技术攻关。
李福秋师从金学洙教授后,对孢子丝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孢子丝菌病进行了深入研究,申请了相关课题,同时取得了可喜成绩,多次受邀在国际皮肤科会议上发言。
项目的整体构思,要从2007年说起。李福秋首先申请课题,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分型并探究其与孢子丝菌病临床型别之间的关联,拜师吉林大学药学院的李才教授,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的系列相关技术。由于条件艰苦,没有科研团队,李福秋就带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相关研究。在临床工作中,李福秋发现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分型不仅与分子生物学相关,还与致病菌本身的毒力及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关,为此,她申请了“吉林省申克孢子丝菌致病毒力与临床关联的实验研究”。
有一个问题一直是李福秋的心结。二院皮肤科每年会接诊大量的孢子丝菌病患者,有很多是误诊的患者,也有一部分是不规范治疗的患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福秋总是思考能否有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用于孢子丝菌病的初期诊断,终于科研团队研发出“精制孢子丝菌素”并申请了相关课题。
其实,孢子丝菌素科研团队在前期也有研究,但是因为孢子丝菌素提取后无法制备为成品,因而不利于推广,科研团队查阅文献后发现,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已将孢子丝菌素制备为成品,并肯定了孢子丝菌素在诊断方面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此,李福秋请教了相关方面的专家,研究其制备流程及工艺,终于成功研究出精制孢子丝菌素成品。目前已应用于全国7个省市23家医院的3665例患者,诊断率由65%提高至93.7%,明显提高了孢子丝菌病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规范化治疗该病的问题,李福秋经历了半年的大量查阅文献及写作,并经全国著名真菌学专家反复修改,终于在今年7月中国皮肤科的顶级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上发表了《孢子丝菌病诊疗指南》。
谈及获奖的艰辛路程,李福秋坦言:“当你喜欢一件事情,你想到的只是一个一个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会在不知不觉间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这只是个分水岭,未来的山还有很多,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