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pc/paper/c/201612/13/content_6631.html
我叫袁晓菊,是吉大二院检验科一名普通的技师。
当进入检验科工作的第一天,我的白衣天使梦变成了这样:“这血放哪啊?结果能快点出嘛?结果在哪取啊?……”接受标本前处理标本,对标本进行检测,发出检验报告等,这些工作每天都充斥着我的整个生活!一首打油诗写得好:“血液摆满桌,二便排排坐。借问是何处?医院检验科。”这和我想象的白衣天使梦差距也太大了吧!
我曾经认为,自己在如此平凡的角落里根本成不了大器,工作简单而枯燥,反复而机械……可是,直到我见到这样一个人,让我重新认识了检验科的工作,重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就是我们检验科的刘爱忠老师。
说到刘老师,第一印象是刚来科里的时候,总能看见一个老头儿在科里忙忙碌碌的身影。他腰间叮叮当当挂着好大一串钥匙,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底气十足,嗓音洪亮有力,走路健步如飞,精神矍铄。当时,我心里就想啊,这老头儿真有精神头儿!接触的时间长了,我开始慢慢了解了这个老头儿,这也让我越来越心疼他。
一天早上,我很早就到了科里,在生化室发现一个忙碌的背影。仔细一看,原来是刘爱忠老师。我像往常一样,冲着刘老师大喊:“刘老师早啊!”只见刘老师一手拿着大饼,回过头,吐字不清地对我说了一句:“嗯,早!”原来,刘老师一大早没有吃早饭,就来到科里,一边啃饼,一边工作,嘴里塞得满满的,顾不上和我说话,又继续埋头忙工作。我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刘老师忙碌的背影,心里突然一酸,眼泪已经在眼圈里打转……
每次科里谁拿来了什么好吃的,组里的人都会抢着给刘老师送去点儿。可是,刘老师都忙得没时间吃,科里的沫姐、武婧姐亲切又顽皮地喂给正在工作的刘老师。“来,刘老师,不用洗手了,张嘴,啊——”他们告诉我,平时大家无论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刘老师总是比他们自己还上心,所以他们心疼刘老师就像心疼自己的父亲一样。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想,原来刘老师的辛苦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我曾经问他:“刘老师,每天来得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节假日还要加班给机器配药,手都烧坏了,你不觉得累吗?”刘老师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累啥?干自己喜欢的事,从来都不会觉得累,年轻人都不一定有我这精神头儿!”说完,哼着小曲儿干活去了……
“刘老师,您退休了之后想做什么啊?”“开着车领我家老婆子出去转转。世界那么大,我还没时间去看看呢!”几十年如一日,把陪家人的时间都给了检验科,刘老师是该回家好好休息了。
刘老师只是检验科里平凡工作者中的一个缩影。在检验科里,没有抢救患者、没有救死扶伤、没有那么多鬼门关面前惊心动魄的故事,却有着一群像刘老师一样工作的人,把一辈子都奉献给这里。
来了危重患者,我们一样心急如焚。多少次,为了一个数据的及时准确,我们连饭也顾不得吃上一口;多少次,为了一个项目的开展,我们整夜不眠。患者康复感谢时,我们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一个。然而,这何尝不是我们检验人默默无闻救死扶伤的方式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