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7-01/19/content_10800.htm?div=-1
第一招:
推进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化
关键点:居民健康卡
自从2016年吉林省启动健康扶贫工作以来,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全省贫困人口为基数,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建档立卡、摸底调查,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所有贫困人口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签约服务,组织健康体检,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干预措施,加强宣传与引导,组织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在吉林省辽源市和通化市,已经有四万多名“健康扶贫”贫困人口,持有居民健康卡。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身份证”,居民健康卡的主要功能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可以凭卡挂号、查询、缴费和报告清单打印等;基础健康信息存储功能,主要记录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包括血型、就诊住院信息等;跨地区跨机构健康服务功能,可跨地区跨机构就医,逐步替代各医疗机构的就诊卡,最终实现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就诊“一卡通”。
截止到2016年末,辽源市全部贫困人口27991人的电子档案材料收集到位,同时完成健康扶贫人员信息确认及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通化县首批居民健康卡发放并应用,试点医疗机构和区域的基础工程建设完成测试并试运行。“因病致贫”贫困人口数约23335人,为贫困人口优先提供健康信息服务,预计2017年6月,通化地区完成居民健康卡发放及应用全覆盖,覆盖所有贫困人口。
下一步,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将加强示范推广,推进全省各市(州)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重点人群居民健康卡发行与应用,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居民健康卡。
第二招:
提高基层诊疗能力
为了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全力落实健康扶贫 工作,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基层需要的医疗人才,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减轻经济负担。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在社区及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是广大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分级诊疗制度得以全面实施的基本保障。
加大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积极引导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完善本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启动专科以下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本科层次招生180人,专科以下层次的100个招生名额全部用于支持贫困县和边境县,录取92人。国家下达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名额向贫困地区倾斜,592人完成培训,504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启动在岗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96名在岗乡村医生被录取参加医学学历教育。利用现有财政资金,分期分批开展基本技能巡讲,培训2380人,完成计划的12个贫困县、边境县培训任务。遴选5项卫生适宜技术向基层推广,培训552人。
第三招:
优质资源下沉
对口支援帮扶
关键点:医疗联合体
为了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稳定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层次人才下沉。2016年8月16日,吉林省五家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与市级中心医院和43家县(市、区)级医院之间的省级五大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实施,针对基层医联体医院同时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骨干医师培养项目,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各出奇策,亮点一一显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建立长期帮扶机制
吉大一院发挥医院综合能力与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指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选派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医师参与支援工作。在受援医院开展临床查房、临床教学、会诊、技术培训、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建设临床重点学科等工作,完成了对口支援等工作任务。
吉大一院先后选派支援医生65名,为受援医院诊疗患者11445人次,援助受援医院建立重点专科2个,为受援医院引进临床医疗新技术、新疗法13项;免费接收省内受援医院医生611名来吉大一院进修学习。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一对一”精准帮扶协作科室
每逢公休日,选派知名专家到农安县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医院和协作医院坐诊。截至去年年末,已下派专家425人次,诊疗患者达10461人次。为医联体、协作医院医护人员提供短期培训、免费进修、学术交流等机会,努力提升下级医院临床专业人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作为“一对一”精准帮扶协作科室,农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骨外科在遇到疑难疾病问题、诊疗方案问题时得到了快速的指导。针对转诊靠前的五种疾病,协商筹建专科科室,并对人员进行培训。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建立健康精准扶贫专家库
医院建立了“2016年省级医联体对口支援暨健康精准扶贫专家库”,由46个医疗科室的422名专家组成。定期派驻医师团队展开对口帮扶,完成对口支援服务300余天。组建巡回医疗队11支,历时4个月,派出专家120余人次,诊治贫困人口2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3万余元。截至2016年12月中旬,累计派出医师100余人次,完成对口支援服务300余天,诊治贫困患者3000余人次。
吉林省人民医院:
深入乡镇村屯 对患病贫困人口进行救治
每周选派医疗联合体医院需要的科室专家到医联体医院工作,开展门诊、手术、教学查房、教学讲课等工作。同时为来院进修医生提供免费的食宿保障,选派最好的专家教授手把手教学,带动基层科室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派出各专业医生奔赴白城市等8个县(市、区),深入到乡镇、村屯,对患病贫困人口进行了全面救治。多次组织专家组和扶贫志愿者,开展送医送药精准扶贫工作,进村入户开展义诊、健康宣教、村医培训等工作,累计诊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近千人次。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免费接收基层业务骨干来院进修
抽取骨干专家33名,派驻到各基层医院,对基层医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发挥作为延边地区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有利条件,每年免费接收全州各基层医院业务骨干来院进修学习,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培训;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进行驻点帮扶,帮助贫困县医院开展日常诊疗工作。通过对口帮扶,下级医院前5位病种的转诊率明显下降,共为贫困县级医院业务培训520人次。
关键点:全科医生建设
2016年吉林省健康扶贫工作巡礼之三
健康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按照《吉林省脱贫攻坚卫生计生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吉林省健康扶贫工作精准发力,以点带面,科学谋划全局战略。深入调查调研,做到有的放矢,分出轻重缓急。把脉分析病因,找准病根,对症施策。只有抓住关键点,集中火力点,精准识别确定医疗扶持对象,打好歼灭战,才能“按需分配”。全面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将有限的优质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
策划:张福安 杜兆云
撰稿:邵梁 刘施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