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丹 刘贤英 易磊 报道)近日,我院第一批援建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医疗队,顺利完成为期三个月的援疆任务。9月17日,我院党委书记赵伟、副院长杨薇、医疗协作办公室主任易磊远赴新疆,接医疗队员返程。9月21日,医疗队凯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楠,副院长秦彦国及部分科室代表一同前往机场接机。
本批援疆医疗队由泌尿外科李然伟、产科吴富菊、病理科孙平丽、呼吸内科孙娱新及心血管内科王冠等5名专家组成。期间,我院专家从指导手术、引入新技术、技术改进、参与查房及开展培训等方面参与到科室管理当中,多维度提高援建科室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
当地医院对我院专家给予高度重视,均任职为科室主任。而我院专家以其过硬技术和尽职尽责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医院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指导开展的多例疑难手术被当地医院所报道。
22岁的患者小张被诊断为肾结石,两周内进行了四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反复住院进行治疗,症状仍未好转。我院援疆专家李然伟教授在得知患者病情后,快速组织科室医生进行病历讨论,并确诊为肾集合系统先天性畸形。也就是说,小张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先天性发育异常,多种因素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以致肾盂内尿液向输尿管排泄受阻,如不尽快治疗,肾脏损害的状况将更加严重。李然伟教授随即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为其实行了肾盂切开取石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手术顺利完成,既取出来了患者“顽固”的结石,又为他解决了肾集合系统先天性畸形的难题。术后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消失,病情好转。患者和家人都因此而倍感高兴。
我院吴富菊副教授将援建工作视为不同民族和信仰的纽带,她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从发挥科室优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简化手术流程及推进自然分娩四大方面着手。帮助援建科室开展一些适合当地百姓的前沿治疗项目,如阴道镜的检查、导乐分娩和陪伴分娩等;提高科室医生对产科常见并发症VTE的风险防控能力;改善剖宫产的缝合方式和手法以及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等。切实有效地改善了援建科室的医疗评价指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院孙平丽副教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踊跃报名参与此次援疆工作。由于援建医院病理科原主任刚刚退休,科室人员极为紧缺。在此艰难的情况下,孙平丽副教授快速地投入到科室工作中,承担起科主任的重任,将科室工作逐一规范。调整科室工作流程、改进染色技术、规范病理报告格式、对低年资医生进行培训等,此外还向科室医生传授论文写作技巧。在她的帮助下,当地病理科医生成功在2018年病理学年会上投稿并被录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我院胡娱新医生顾不上生病住院的母亲和家中年幼的孩子,毅然前往新疆。援建期间,秉持“以病人中心、精准医疗”的临床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到ICU科及呼吸内科的各项工作中来。虽然一人兼顾两个科室,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却从未有过丝毫推诿与退缩。例行查房、抢救病人、日常出诊、教学查房及讲课等,凡是对援建科室有意义的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从不懈怠。可谓充分发挥了援疆干部引领作用。
患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的72岁张大爷,近一年反复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多次就医,都因手术难度大而手术未能成功。张大爷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全家人一筹莫展。多方打听到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来了吉林省的心内科专家,于是慕名前来就诊。心血管内科王冠医生临危受命、一力担当,在科室团队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张大爷的胸闷、胸痛完全缓解,他激动地拿着锦旗说:“感谢这么好的技术让我重获新生,我现在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本次援疆任务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吉林大学对我院的重要指示。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关注下,援疆专家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首批援疆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我院今后的援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