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报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工作,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医疗技术优势,切实为实现全民健康助力。11月8日至9日,在院长张学文、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于静带领下,由中医科主任薛霁、心血管内科教授张静、肝胆胰内科教授潘留兰、全科医学科主任魏显艳、神经内科副教授姚刚、疼痛科主任金辉、眼科医生李富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技师王莉、电诊科医生刘爽等9个临床科室的专家以及工会、院办、医疗协作办公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研究生志愿者组成的吉大二院扶贫医疗队,前往我院定点扶贫单位——通榆县新发乡联合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送医送药、探访慰问大病村民、捐赠医疗设备等活动。
此次是我院第三年对通榆县新发乡联合村进行精准扶贫,为了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院工会在认真总结前两年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扶贫时间点、内容和挑选医疗队员等方面均做了更加细致的安排,临行前还特意召开了扶贫工作部署会,张学文院长做了动员讲话,阐述了精准扶贫行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各位专家在义诊期间,与村民交流时要有耐心;二是在义诊过程中如有在当地解决不了的疾病,可以建议到我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三是医疗队全体成员要确保安全,齐心协力完成扶贫任务。
8日早6点,扶贫医疗队准时出发,院长张学文亲自带队,克服腰间盘突出和晕车的困扰,与医疗队员同吃同行。为了早点赶到扶贫点,队员们就在车上吃了点简易早餐,然后补觉养神,为接下来的扶贫工作积攒体力。
当医疗队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联合村的时候,村卫生室已经挤满了前来看病的村民。为了看上吉大二院专家,联合村71岁的村民李大爷和老伴儿大清早7点多就到屋里等候了,村里几天前就开始早晚两次播报,她把自己的不适全部记在纸上,共计要咨询4个科室的专家。下午1点,专家们就开始为村民开展义诊活动,100多平米的屋子里挤满了上百名村民,挤不进屋的村民就踮着脚尖通过窗上的玻璃向里张望。
疼痛科主任金辉接诊的61岁村民魏大叔,长期头晕、睡眠不好,还有颈椎、腰椎、脑伤、多发息肉、消化道等疾病,金主任通过仔细查看魏大叔的各类检查报告,一边给魏大叔介绍整体病情,一边熟练地捏、敲、旋转魏大叔的腰部,为他进行相应的诊断与治疗。疼痛科、胃肠科、内科的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会诊,确诊了他的病因是车祸脑外伤引起的,并非息肉癌变,解除了魏大叔一直以来对自己疾病的担忧。
旁边眼科主治医师李富强、中医科主任薛霁身边都围着十几名村民,就连一旁跟随而来的医学生志愿者身边也围着好几名村民,争着问这问那的。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村民们又放心又开心。
9日早9点,医疗队又来到新发乡卫生院,开始为全乡农民义诊,并且将我院更新换代的彩超机和心电机捐赠给新发乡卫生院。电诊科医生刘爽、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技师王莉,一边义诊一边对乡卫生院的医生面对面的讲、手把手的教,其耐心细致的态度和高超的技术得到了乡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一致赞扬。
义诊现场,心血管内科的问诊率最高,坐诊专家张静异常忙碌。“问诊的村民60%以上存在心血管疾病,其中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这两种病的村民最多,因为属于慢性病,很容易被忽视。”张静说,在农村小病拖、大病扛这种心态,恰恰导致两种疾病的高发。这次特地给他们带来价值一万多元的药品和医学常识手册,而且在开方的时候也遵循‘简、廉、便、验’的原则,尽量让村民以后在当地药店选一些价格便宜、针对性强的药物。
“医疗扶贫不是走形式,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院长张学文、党委副书记于静、工会副主席孙晶一起探访慰问了村内6户贫困家庭,为每户贫困家庭送去2000元慰问金。当院长一行来到五保户姜大爷家中时,家里凄凉的景象让每位在场的人动容,泥垒起的房子破旧不堪,屋内阴暗寒冷,家中一贫如洗,更让人心酸的是墙上还挂着1982年通榆县政府颁发给姜大爷的劳动致富能手奖状。我们带着疑问听老人讲述家里致贫的原因,原来几年前大爷生了一场大病(脑出血),因无钱治疗,把耕地卖了,身体又不好,如今没有收入来源,老伴是智障病人,也没有劳动能力,现靠政府低保生活。也正是由于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生活的艰辛才没有使姜大爷对生活失去信心,现场还为我们拉起了二胡。张学文院长颇有感触地说:“像姜大爷这样的五保户,我们也要重点关注,今后,我们每年都要看望老人家,尽力帮助老人家,让老人家度过幸福、安祥的晚年。”村书记当即安排工作人员,让姜大爷优先搬进政府投资的新房。尔后,院长张学文一行还专门到县医院看望了患骨癌的42岁村民郭云龙(化名),对他进行了慰问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生活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医疗专家进行义诊同时,院长张学文、党委副书记于静和工会副主席孙晶还特地来到农业合作社,考察了当地出产的农产品,玉米、小米、绿豆等,现场观看了成品加工过程,希望通过采购贫困地区出产的农产品,助力乡村经济,更好的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
历时两天的赴通榆县新发乡联合村送医送药扶贫义诊工作圆满结束。专家团队共诊治村民500余人次,免费发放价值一万多元的药品;发放院报500余份、科普宣传手册400余份,培训医务人员30人,赠送一台彩超机和一台心电机,并配备了耦合剂等相关耗材。
质朴的村民们从心里感激前去义诊的专家,不少村民为表达谢意还主动邀请专家到家里吃饭,但大家都婉言谢绝了。中医科主任薛霁已经连续3年参加此项活动,他感到很欣慰,能够用自己所学的医疗知识为贫困地区百姓服务,体现了自我价值;心内科教授张静和消化内科教授潘留兰也是连续2年参加扶贫义诊,她们表示能够为贫困地区百姓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心里感到无比自豪。医疗队的其他专家也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够多参加院里组织的此类活动,既锻炼了自己,又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应了那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年来,我院党委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委书记和院长每年都亲自带队到新发乡联合村开展扶贫工作。三年共义诊1100多人次,捐赠药品3万多元,捐赠仪器设备3台,培训通榆县医院及乡村医生6577人次,为贫困大学生赵小溪(化名)捐助学费2.6万元,她已于今年毕业并参加了工作,家里也已经脱贫。此外,我院还计划设立“患者生活护理”、“月嫂”等技术培训项目,以期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致富技能。如今,院领导还在思考,脱贫攻坚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