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鸥 报道)为实现我院胎儿疾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7月3日下午,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小儿外科、新生儿科、超声科和产科联合,完成首次多个临床学科与影像学科会诊,产前超声诊断的胎儿畸形。
依托我院优质学科平台,充分整合我院胎儿疾病多学科合作资源,产前诊断中心积极主动与多学科携手共进,共同建立胎儿疾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的特色学科发展道路,为胎儿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全面的影像学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预后判断、分娩评估及诊治方案。
此次会诊的三个病例分别为:妊娠16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妊娠28周胸腔异位肾,妊娠21周左侧异构综合征。产前诊断中心妇产超声组及胎儿医学组全体医护人员;产科副主任赵艳晖;电诊科副主任吕冬梅,医生胡艳兵;新生儿科护士长高玉先,医生赵晓琦、马迪、钱忞;儿外科负责人谷野等参加了会议。会诊由产前诊断中心宋文龄副主任主持。
会上,产前诊断中心妇产超声组南钰医生、胎儿医学组王一男医生,分别汇报了影像学病例和遗传咨询及临床诊疗计划。与会专家充分讨论了胎儿畸形病例,同时感到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及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度认可我院产前诊断中心通过早孕1排,中孕2排,晚孕3排,3道防线落实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措施。结合各学科的讨论结果,最后由产前诊断中心胎儿医学组医生王玉辉、王一男进行了病例汇总及MDT病历撰写。
胎儿的各个系统都可能发生结构畸形,因此畸形儿的诊断和救治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合作。一个带有先天异常的孩子安全出生及成功救治,离不开产前诊断中心、产科、新生儿科及畸形涉及的相关科室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产前诊断中心是产前畸形筛查及诊断科室,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孩子,除了致死性畸形,部分孩子是可以救治的。依托我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产前诊断中心与相关科室主动沟通,充分整合现有诊疗资源,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开展对胎儿疾病多学科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提出科学诊断,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通过MDT工作流程,促进了多学科医务人员分析、判断、总结疑难罕见病例的能力,学科交叉领域得以更好地补充,从而提高患儿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孕产妇和高危儿死亡率,达到提升医疗质量、方便患者就医、节省医疗费用、缩短就诊时间的目的。
产前诊断中心首次联合儿外科、电诊科、新生儿科及产科对产前超声诊断的胎儿畸形病例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为产前诊断中心胎儿医学组初步建立MDT会诊流程,为其成为我省产前诊断学科特色项目夯实基础。通过对胎儿进行全面、专业的会诊并进行预后分析,为出生后有治疗希望的非严重致死性胎儿畸形家庭提供“一站式”专家团队服务,为孕妇及胎儿提供最优质的“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方案,使患病胎儿家庭得到最合理的医学处理意见及追踪随访。
五个合作科室的18名参会医护人员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加紧密合作,通过这种MDT临床工作新模式,努力给更多胎儿和家庭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