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科成功开展院内首例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置管
  • 发布时间:2019-11-04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王娜 报道)1029日,放疗科成功的为一位颅内占位的肿瘤患者完成了院内首例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IC-ECG)PICC置管,获得满意效果。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为患者提供一个长期、安全的生命通道。这一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临床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全国各大医院均已开展这一技术,部分医院开设专科门诊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技术,极个别医院开展了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能精准确定穿刺血管,检测穿刺静脉血管的内壁、直径、血流速度等指标,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局部组织损伤发生率和PICC相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提高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PICC导管尖端置入最佳位置为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然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完成后,患者需要到放射科或在床旁进行X线摄片进行导管尖端定位。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以外的其它静脉则称为PICC置管异位,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消毒等术前准备调整异位导管,重复调整增加置管带来的感染、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国外已逐渐将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作为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常用的一种方法。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是用电极探入近心端获得心房的P波,根据Ⅱ导联P波波形的变化来指导导管尖端位置的一种定位技术。可以在置管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导管的异位,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相对于术后X线摄片定位,ECG尖端定位能够在置管过程中实时指导,及时判断导管位置,从而有效降低置管异位率,使一次性定位准确率达90%以上。

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时,P波振幅可增高、增宽达R波振幅50%-80%P波与R波水平,表明导管位置最佳;P波出现负正双相波或P波出现负相波时,表明导管已进入右心房,导管尖端位置较深。

放疗科于2005年开展PICC置管,至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2013年,边丽护士长完成了院内首例盲穿下的赛丁格技术置管,同年完成了院内首例POWERPICC置管,2014年又完成了院内首例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为进一步提高PICC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紧跟世界技术前沿,于1029日,边护士长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PICC置管。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一项技术空白,标志着我院PICC技术紧跟世界技术前沿,跨入省内一流行列。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