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 第三批医疗队队员、放疗科护士长 韩今华
2月6日晚22时左右,接到院里支援武汉医疗队第三批人员即将出发的通知,科里的护士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当我电话通知的时候,她们没有犹豫和纠结,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在院里集合。当我告诉她们我也一同参战的时候,她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说:“看什么看!我有ICU的工作经历,护理重症患者是我的专业,我不上谁上!”她们说:“护士长啊,你的父亲脑出血还卧病在床,他需要你的照顾啊!”想到年前刚刚脑出血抢救过来的父亲,我的心隐隐作痛,可脸上依然轻描淡写,因为我知道,我是这群孩子们的精神支柱,我要跟她们一起冲锋在前线,我放心不下她们。
2月7日上午培训,中午在王铁君主任,宋新灵、边丽护士长及科室同事们的祝福和关切中,我们坐上了去龙嘉机场的大巴。当日晚5点直飞武汉。
万米高空上,在秦彦国副院长的指挥下我们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核心领导小组,进行了大致的分工及分组。身为核心领导组成员,这意味着我承担了除抗击疫情工作以外,还有其他的工作和责任!19:50分,飞机平稳的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机场,现在只有我们,心里莫名的难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驻地。驻地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还给我们准备了热乎的饭菜。可没有时间吃饭,我们马上开始安排132人的入住、领取行李、查看组员情况、解决队员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安顿好所有队员后,躺在床上已经凌晨两点多了,而一天的车马劳顿让我无法入睡。想起还在病床上的父亲,终究是欠了这养育之恩。
2月8日很早起床,顾不得看亲友给发的家里消息,就投入到查看所有队员的状态中。随后进入会场参加核心领导小组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会议对所有的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包括:护理技术保障、个人防护保障、后勤保障、物资保障、协调保障、信息保障等。下午感控专家对全体成员进行了感控知识讲解和穿脱隔离衣的培训。为了保证每位成员做好自我防护,又将队员分组,进行了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防护练习,以保证每位成员能将防护尽可能地做到最好。晚上八点多,领导小组成员乘车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即将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我们对即将工作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踏查与对接,了解病房环境设施、仪器设备储备情况,熟悉了工作流程、设施保障内容等等。对接结束后已经晚上十点多,我们6位护士长又将对接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躺在床上已经是凌晨两点。
2月9日上午进行了日常生活防护培训,统计队员缺乏的物资,关注队员心理等。按照计划,准备着明日开诊接病人的各项工作。中午突然接到指挥部紧急通知,今天晚上必须开诊,接收病人!突如其来的通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们迅速集结讨论应对措施,安排排班。下午4点,第一班人员出发!我是第二组组长,晚上负责带领队员轮换到凌晨1点至9点的夜班。于是我嘱咐队员们提前休息,晚上11点30分,我带着队员们向战场出发!为了鼓励队员,给她们打气,我将我们护理二组工作群取名为“支援武汉第三批护理战斗天团”,这个名字一出现,大大地鼓舞了我们团队的气势,减少了她们恐惧的心理。到达医院后,我们穿上厚厚的隔离防护服,检查了每一名队员的防护装备带领她们走进病房。此时,施宇护士长带领的第一小组已经接收了28名患者。经过详细的交接后,我对护士工作进行了分工。在我们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又接收了22名患者,此时,病房的50张床位收满。我们对病人进行了床位安排和信息采集。根据医嘱进行了不同的监护、吸氧、采血等处置。在厚厚的防护服下,汗水湿透了后背。由于雾气沾满了护目镜,这为我们采血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每位护士都尽力做到一针见血。看到患者们无助的眼神,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他们都是家里的父母兄妹,我们的工作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回想这四天,身边的同事们很少休息,也无暇休息。每当我平静时,最难受的其实还是不能尽孝病榻之前。这也是一直不敢把对父亲的惦念过多的写在日记里的原因。这是父亲最需要我的时候,可责任和担当让我顾不得小家。相信我的父亲一定会以我为骄傲!他知道,他的女儿现在是一位勇敢的白衣战士!在这里,女儿定当竭尽全力,用尽一身“武艺”,为无数父母、为无数孩子们救治好他们的亲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