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记录的这位的主人公赵书理是护理人中一位特殊的“姐妹”,他对待患者有女儿般的细致入微,也有男儿本身的铁骨担当。赵书理是工作在我院手术室的副护士长,共产党员。对于武汉这座城市,赵书理其实并不陌生。他吃过地道的热干面,看过武大的樱花……可此刻的武汉却变得满目疮痍,疫情之严重让他寝食难安。没有犹豫,他毅然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坚毅的背影带着倔强,毫不畏惧的成为逆行者之一。“国难中方显男儿本色,大‘疫’前满是铁骨柔情”。他以南丁格尔的名义请战,他要向病魔亮剑。
不是没有牵挂 而是责无旁贷
赵书理说,参加援助武汉医疗队,不是没有牵挂,而是责无旁贷。妻子怀了二胎,作为“双护”家庭,妻子明白此次出征的意义和艰难。但通情达理的她还是和丈夫一起,为了不让老人担心,瞒着家里,为他做好出征的准备。
“医疗队中,大多都是女护士,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候,她们剪了头发,毅然加入,我们更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做得更多。一些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我们更应该扛起重担。”
赵书理参加的是我院第三批医疗队。院里的领导和机关后勤人员接到上级指令,连夜为大家准备战场上的物资。赵书理说:“早上到医院时,衣物、行李、物资已经整齐的打包完毕;科室里,主任、护士长带领科室人员为我们精心筹备物资。下午出征仪式在5号楼楼前停车场举行。来自学校以及我院全体院领导、机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相关临床科室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我院副院长秦彦国作为此批医疗队领队,带领我们郑重宣誓:驰援武汉,听从指挥,立足本职,勇往直前,同心协力,战胜国难,不忘白医人的初心,牢记二院人的使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加油!我们来了!”
默默立下承诺 一个不少带回来
来不及做太多的告别,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了机场。赵书理知道,战役已经打响了……
赵书理来自手术室,被分到第六组,并安排为组长。“我要感谢战友们,施宇护士长、韩金华护士长、马新利护士长、崔丹护士长、许崴崴护士长,她们在工作上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与扶持。大家互相合作,让各组人力配比合理。”
在赵书理心里,默默立下承诺:“组里的每一个人我都要照顾好,六组队员的家属请你们相信我,我会一个不少的把他们完好的归还给你们!”
竭尽所能付出 辅助战友帮助患者
两天培训完毕,赵书理于当晚进入紧张的工作中。
一夜之间,50张床位迅速收满。患者见到了医护人员,就像见到了救星。“虽然他们的方言我们听得不太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出对医护人员的感激。我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减轻他们的痛苦,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赵书理的心细程度,丝毫不输给女护士。此外,为了减轻战友的工作负担,他总是让自己做得更多,整理病房,规范各种药物,优化流程……许多任务都抢着安排给了自己。
虽有泪不轻弹 一定能胜利回家
元宵节那天,虽然身在异乡,离家2000多公里,但是院里想的特别周到,秦院长为前线的队伍采购了汤圆。在武汉、在疫区,这样特殊的环境里,即便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赵书理也同战友们一样,几度哽咽:“我们是战士!我们不哭!我们能行!我们一定能胜利回家!”
所有人,泪流满面……
前线战友的生日,一碗生日面简单却珍贵。赵书理说,张学文院长在电话会议里表态:“等你们回来,我亲自去食堂,为你们煮面条和鸡蛋!”后方坚强的保障,让前线的战友们斗志满满。
想家的时候,赵书理会和家里视频通话。儿子在电话里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赵书理说,等打败病毒,患者出院,就回家!
武汉的初春依然清冷,但阳光总会透过云层照进窗子,洒满整个房间。赵书理坚信,哪怕要逆着光在黑暗中前行,也必定不辱使命,终有一日会带着战胜病魔的消息,为武汉带来胜利的曙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