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9日 第三批医疗队队员、重症医学科医生 张京晓
转眼间,我已经来武汉两周了。在没来武汉之前,看着每天全国疫情通报的数据,我和许多老百姓一样也是心急如焚。作为一名工作在ICU十年的医生,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国难当前,我们义无反顾,“若有战,召必回”。2月7凌晨1点29分,我接到了支援武汉的命令,没有一刻迟疑,内心已经听见了前方战场的召唤,回家抱了抱熟睡中的两个儿子,轻轻地亲了一下他们的额头,接过妻子手中的行李,在她担忧不舍的目光中毅然走出了家门,乘坐上了飞往武汉的专机。
发动机的声音轰轰作响,飞机钻入了云层。回想当初对医学的执着,也是源于疫情。03年“非典”,正值我高三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学校封闭,仅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医护人员在抗击SARS战役中的付出和努力。新闻画面中那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品中透出的理性而又坚定的眼神,让我肃然起敬,倍感钦佩!今天当我有幸穿上防护服,和前辈一样,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能用自己所学,为国家付出一份力量,除了责任,更感自豪!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天河机场,空荡荡的机场只有我们默默前行。机场工作人员频频的向我们致意,机场上空挂起的标语提示我们已经到达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
疫情如火,到达酒店我们没有休整就开始了紧张、严谨的防护培训。第二天中央指导组发出了“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指示。病房刚刚完成改造,我们就进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法新区重症病房的一个疗区。经过紧张而又忙碌的交接后,晚上22点,大量的重症患者经社区及急救中心的协助下进入病房。我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穿梭于病房之间,每一个病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看着接受治疗后病人的呼吸一点点平稳,尽管我们已经汗流浃背,但心里的自豪感却无以伦比。
从晚上22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8个小时,我们病房50张床位全满。中法新城院区协助工作的老师也感叹,你们这么短的时间收这么多病人也是创造了记录。尽管病房中夹杂着各地的方言,但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所有人的心头浮现:武汉加油,各位医护人员加油,各位患者加油!全国人民携手一同抗击疫情,终将胜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