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医务人员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和临床救治一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3月2日,我院普通门诊全面开放。院长张学文,副院长柳克祥、张德玉现场指挥。医生、护士、导诊、保安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全力投入到有序地工作之中。
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重点区域,既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又要满足群众基本的就医需要;既要减少人员聚集,又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各类刚性需求。兼顾防控和服务两个目标,考验了医院和门诊工作团队的智慧与能力。
在院长张学文的指挥带领下,为了守好医院“大门”,门诊启动了严密防控措施。首先,为引导患者错峰就诊,门诊全面实施预约诊疗;第二,保卫人员在门诊入口处做好把关,指挥患者按照预约挂号时间段提前半小时进入门诊,合理疏散人群;第三,门诊入口处分诊人员严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测量;第四,分诊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史。普通发热患者由筛查门诊进行CT筛查,无相关影像学改变方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发现疑似患者,立即由专人送往发热门诊;第五,各诊区内设立分诊岗,严格按照测温要求及分诊制度,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测温,询问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史,同时填写患者及家属相关信息表。信息表一份留给患者,一份留存在医院备案,确保对患者及家属可追踪;第六,做好诊间管理,接诊医生必须按标准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加强个人手卫生,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一旦检出疑似患者,立即按程序转移至发热门诊就诊;第七,加强门诊候诊区域、各医技科室区域的管理,防止人员聚集;第八,做好门诊区域的通风消毒工作。
按照我院抗击新冠肺炎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各职能部门及各临床科室通力合作,严格执行各项举措,凝心聚力战疫情,同舟共济克时艰,保障门诊工作顺利开展,为患者创造了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
全面实施预约诊疗
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导患者错峰就诊,门诊全面实行预约制,现场除急诊、发热门诊病人外,不予挂号。每日号源按时段分布,号源数量根据患者就诊需求动态调整。
信息中心开通了网络问诊平台,慢性病人和出院后随访病人,可关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微信公众号,通过“就医服务”—“网络问诊”平台在线问诊,获取医疗服务。
合理疏散人群 守好门诊第一道防线
门诊设置三个通道,一个发热患者通道,两个非发热患者通道。根据患者预约的时间段,保卫人员有秩序的组织患者从相应通道进入门诊,最早可提前半小时进入,防止人员聚集。
严格筛查体温 守好门诊第二道防线
门诊大厅入口处设有两处体温监测点,安装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查仪。严格执行“进入必测,人人必测”的措施。对于体温高、以及患者自述体温高但测试不高的患者,严格执行体温复测。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守好门诊第三道防线
设立预检分诊处、普通发热患者筛查门诊。分诊人员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检分诊制度》《分诊处工作流程第五版》。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史及相关症状,普通发热患者进行CT筛查。一旦检出疑似患者,由预检分诊工作人员专门护送至发热门诊。
设立诊区内分诊岗 守好门诊第四道防线
诊区内设置分诊岗,分诊人员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第二次体温测试,再次询问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史,填写《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者/陪护人员信息调查表》,对患者及家属出入诊区进行管理及疏导,保障患者安全、有序地就诊。
做好诊间内管理 守好门诊第五道防线
诊室接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症状及流行病学史,一旦检出疑似患者,立即按程序转移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消毒工作。
门诊就诊患者及陪同家属必须佩戴口罩,最多限一位家属陪同;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避免诊室内患者和家属聚集。
做好医技科室管理 守好门诊第六道防线
严格管控门诊候诊区域、各医技科室区域,对于人员流动相对多、空间较小的科室,重新规划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的分区及路线,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及疏导工作,使患者有序就医,避免人员聚集。
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及诊区消毒工作 守好门诊第七道防线
医务人员根据相应岗位的防护级别,正确选择并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及时规范洗手或手消毒。
做好诊区通风,做好物品表面、地面等的消毒工作,为医务人员及患者创造安全、整洁的医疗环境。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医院各部门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我们坚信,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我们定能维护好医疗服务秩序,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迎来一个生机盎然、播种希望的春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