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有三大问题:我来自于哪里?我是谁?我要去哪里?邓晓芒教授的《哲学的起步》中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只有看他做了什么,就能够知道他是谁!而今天的主人公,是我院骨科诊疗中心脊柱外科的一名护士——孙雪迪,她将用5个身份,告诉大家她是谁。
她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父母也是她最大的依靠。如今,父母年龄大了,她也成了父母的依靠。她照顾他们的身体、生活起居。当知道她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时,父母担心的整晚都没睡觉。母亲默默地帮着她整理行装,背地里不知偷偷地流了多少眼泪!临行前,母亲握着她的手,告诉她:“你放心的去,但一定照顾好自己!”她是谁?她是女儿!
2009年她参加工作,平时总是面带微笑,略显羞涩。她技术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做为责任护士,在一线工作一丝不苟,她管理的患者都像是她的朋友,在和谐信任的关系中为患者的早日康复付出着。她是谁?她是护士!
2014年她披上了婚纱,她眼中的男神是位军人。军人以保卫祖国、服从命令为天职,驻地服役不能时常陪伴在她身边,然而她没有抱怨,用爱支持着丈夫。医院在和她的爱人联系的过程中,她的爱人这样说道:“感谢组织关心!她能够成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是是职责和使命所在,更是荣誉所在!作为家属,我们为她骄傲,更会全力支持!这段期间我正好休假在家,我上不了前线,但我们一家人后方稳固,可以让她一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她是谁?她是军嫂!
2017年她的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儿子的出生使这个家增添了更多的欢笑。爱人长期不在家,独自照顾孩子是她的日常生活。孩子的衣食住行、身心成长都离不开她。她去武汉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四岁的儿子小晨晨说想妈妈了。以往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给小晨晨讲睡前故事的。为了减少孩子的思念,她的爱人就带着儿子一起看着妈妈的照片,给孩子讲妈妈在前线大战病魔的故事。暂时离别虽有不舍,但是她要做儿子的榜样!她想让儿子知道使命和担当!她是谁?她是母亲!
2020年2月7日,她奔赴到了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乘坐上了飞向武汉的飞机。就在2月6日晚22时,医院发出紧急通知,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将于第二天赶赴武汉支援,全院各科室迅速集结。接到消息时,她刚刚哄睡四岁的儿子。她披上衣服走出房间,拿出电话,压低声音对她的护士长说:“我去,让我去吧!我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声音虽低却字字有力!她是谁?她是共产党员!
她所支援的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经过为期两天的休整和培训,很快就上岗了。第一天就是夜班,路上是那样寂静,战友们全程无交流,气氛凝重,看得出大家有些紧张。小组长悄悄地问她,你不紧张吗?她当然紧张,但她没有表现出来,她沉着冷静、面带微笑,以坚定的信念感染着身边的战友们。
还记得她护理过的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她克服了地域口音的障碍,后来得知老人牙口不好,只能吃软烂的食物,她就用餐具将食物一点一点地切断搅烂,一口一口地喂着老人。看老人吃着可口的饭菜,她开心的像个孩子。
每一次静脉穿刺对护士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考验。要知道,戴三层手套进行操作绝对是考验护士技术水平的!孙雪迪技术过硬,这种操作对她来说得心应手!成功穿刺后,患者们常常对她表示感谢,可她总说这只是她的本职工作。
作为女儿,她安慰父母:有大家,才有小家。她说:“院里、科室领导、同事,都为我们准备了最好的防护,只是换个地方工作上班而已。”
作为护士,她充满信心,她坚定地说:“我会防护好,更会照顾好患者,一定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凯旋!”
作为军嫂,她已付出太多。军人丈夫坚毅果敢,是她的有力支撑!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已是这个家庭的家风。
作为母亲,她对孩子难舍难分,但她想让慢慢长大的儿子以她为荣!
作为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她不变的使命和誓言!
不同环境,不同条件背景下,5个身份的她都在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美逆行者涌现出了一批批像她这样的白衣天使们;有了她们逆行的背影,老百姓才感觉到踏实。她们是父母的孩子,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但她们始终铭记自己是护士、是党员,在祖国人民受到威胁时,要第一个挺身而出,勇于挑战、担当与奉献!
她叫孙雪迪,来自我院骨科诊疗中心脊柱外科的一名护士。
无数像孙雪迪一样的白衣战士们,正在为挚爱的祖国和亲人们挥洒血汗!英雄加油,天使加油!期待凯旋而归!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