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 首批医疗队队员、急诊病房护士 孙艳茹
六十天,弹指一挥间,在时间长河中,这六十天相对而言是何其短暂。但是对这场战“疫”来说,一分一秒何其宝贵,六十天又是如此漫长。
六十天,无数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齐心协力,尽锐作战,争分夺秒地从“疫魔”手中抢夺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浩气长歌。
一 这注定是我一生中刻骨铭心的六十天,离别时家乡还是千里冰封。
能够有幸成为吉林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到疫情的最前线参与作战,离别时的情景犹在眼前。大年初二,挥手告别送行的老公和同事,满载着院领导的嘱托和家乡人民的爱,飞往长江之滨的武汉。这时距离武汉封城仅仅过去三天时间。到达武汉后,在去往驻地的路上,街道空旷,人车稀少,没有了节日的欢庆,没有了城市的活力。
没有时间休整,马上进入战斗状态。严酷的疫情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经历了一道道程序、一个个细节的严格防护培训。正是如此严格的操作,才使我们整个医疗队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我不会忘记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前心中的些许忐忑,不会忘记身穿防护服工作时大汗淋漓的状态,不会忘记困难时刻同事之间的关爱关怀守望相助,不会忘记医患之间相互鼓励的暖心瞬间……我想,所有这些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逐渐忘却,反而会历久弥新,因为这些珍贵的记忆已深深地扎根到我的心里。
战“疫”之初,一批批感染病毒的患者不断入院,我们的工作量不断增加,队友们不畏艰苦连续作战。由于防疫物资极度短缺,为了节省一件防护服,八个小时不去卫生间已经是队友们在心中不言而喻的约定;克服“蒸桑拿”、眼罩起雾、带几层手套采血等非常规的工作条件,我们也都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熟练到熟练;照顾危重患者的生活起居也是工作的难点,因为疫情传染的特殊性,平时由患者家属或护工完成的照护都得我们来完成,几个队友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给患者翻身、擦拭,一个班下来,浑身如虚脱一般。
还记得2月7日,那是我们工作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首例患者治愈出院的日子,我们所有人无不为之振奋,慢慢地出院患者越来越多,再后来,出院患者多于入院患者。两个月之后,疗区患者清零,疫情胜利的形势不断明朗。战“疫”之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保卫战就如同“上甘岭”战场,是战役最艰难、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从我们疗区患者数量从多到少再到清零,我们切身感受到武汉在逐渐地恢复元气,距离战胜疫情的日子不远了。
二 没有一个春天不如期而至,武汉的樱花渐次绽放。
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万物生长。而经此战“疫”的我,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战“疫”让我变得更坚强。此次驰援武汉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工作,没有家人在身边,思念他们的心情特别强烈,会想到老公手忙脚乱地做饭;会想到公婆想尽办法哄18个月大的女儿,不让她因想我而上火;会想到一直瞒着老家患病的老爸去抗疫前线,怕他担心加重病情……在工作之余,我跟老公视频聊天,逗逗女儿以解想念之情,尽量给老爸打电话而少与他视频怕“露出马脚”。两个月过去了,家里的生活很正常,我的工作也很顺利。
在前线的这段时间,我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参加工作五年多来,第一次经历全国范围的重大的疫情,第一次参与疫情患者护理工作,第一次穿上“全副武装”的防护服,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全新的历练,必须快速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快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快速掌握新的本领,否则就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甚至影响对患者的治疗。两个月的工作经历使我们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一线工作提升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但我们从来不是孤军作战,医护工作更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比如,照顾危重患者的日常生活,单是给他们进行简单的翻身,一个人就无法完成。我们通常是一人抱住患者的腰,一人抬起头,一人提起腿,通力合作最终顺利完成,而这项工作,在一个班次中可能就要完成好多次。团队力量大,我们齐心协力如一家人,协作能力大大增强。
一线工作使我们队友间的情谊得到了升华。我们承担着重症医疗的任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医疗队像一个大家庭那样温暖,大家相互关心,有了困难相互帮助,浓浓的战友情谊在我们心中流淌,给每个人以温暖和慰藉。还记得元宵节的前夜,我忽然胃疼的厉害,王艳军科护士长得知后马上调整了我的值班时间,安排我好好养病;孟晓丽护士长为我送来了胃药,微信群里发来队友们一声声焦急的问候……这些让我泪目,一阵阵暖流涌上心头。虽然这种经历是在外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让我内心力量陡增,胃疼很快就好了,我又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投入战斗。
三 昔我往矣,白雪纷飞;今我归来,杨柳依依。
归来之日就是完成使命之时。虽然心里很早就盼着归期,当这一天真的来了,我心中却充满对这座英雄城市的不舍与留恋。没有去游久负盛名的黄鹤楼,没能去欣赏武汉大学的樱花,单就是与患者的接触就足以让我感到武汉人民的顽强、乐观和战胜疫情的信心。他们担心我们被感染,会不时地提醒着我们做好防护,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坚决不麻烦医护人员,好让我们腾出时间集中照料重患。从媒体上,我也了解到方舱医院的患者人数众多,却秩序井然,时而还能集体跳跳广场舞,充分展现了武汉人对生活充满了乐观态度。在驻地,细心的服务、丰富的饮食,让我们领会到了武汉的温暖与热情,武汉人把最好的服务都给了我们,使我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湖北境内旅游景区为援鄂医务人员终身免费开放,一些宾馆酒店也制定了免费措施……我们只是给了武汉一棵树木,武汉却回报以整片森林,我们医务工作者做的是自己份内之事,是职责所在,而他们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令我们十分感动。
同样,千里之外的家乡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当武汉降温时,省里紧急运来保暖的羽绒外套、贴心的温暖,像家长一样呵护着我们。省里还出台了一系列对支援一线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如提高薪酬待遇、给予职称评聘政策倾斜、落实生活保障等,体现了政府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爱。而我院的领导对我们更是关怀备至,院长多次连线我们前方队员,与队员谈心拉家常,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院工会每隔几天就把新鲜的蔬菜水果送到家中……暖心的还有我家所居住的社区,当得知我正在支援武汉后,社区领导亲自上门或时常电话询问我老公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家的浓浓亲情。
如今,我即将回到那片我热爱的土地,回家的镜头已经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舷窗外,家乡的上空云舒云卷,春风轻拂着关东大地,壮美的长白山,解冻的松花江水,广袤的黑土地,豪爽的东北人,正以坦荡的胸襟迎接他们的儿女回家!我们受到了英雄归来般的最高礼遇,我们可以自豪地大声说:“未负家乡重托,我们不辱使命!”
虽然战“疫”还在继续,但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待到山花烂漫时,疫情的阴霾将会尽散,到那时,一定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