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支援吉林市医疗队队员、眼底病科护士 李春影
渐渐适应了一线的环境,终于可以用文字好好记录我在这里的生活。
美丽江城,我的第二故乡。5月14日18:00,接到院里医务科通知去吉林支援的电话。家乡病了,我责无旁贷,不惧生死,不计报酬,白衣执甲奔赴江城。院领导为我们举行了出征仪式。我们带着领导、同事的嘱托,踏上了出征之路,于21:30到达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整理防护用品,学习咽拭子采集和穿脱防护服流程,睡下已是凌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支援吉林的每一天,我们随时都做好出发的准备,时刻准备接收卫健委的通知,随时整装待发。
5月15日,我们三人一组,负责江南街道江滨社区内的核酸检测,完成55家住户共80余人的采集工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我们和社区的成员分成三组。每组都会有一名成员负责采集工作。由于社区工作量巨大,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偶尔会出现名单及小区位置的错误,但是经多次核对校准,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我们于晚上20点全部完成任务。我们第一天工作顺利结束,从早上7点30集合,22点返回驻地!体力严重透支!好在我们彼此照顾!彼此鼓励!
5月18日,是我们来吉林的第四天,据说今天有个大任务,心里有些紧张,早上备好一切物资,立刻出发。到达小区门口,客车停下来,我们接到通知,要在车里穿好防护服,别说车里,就是在外面,穿好防护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区居民筛查人员比较多,为了节省防护用品,我们连续十余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没上厕所,三层厚厚的防护服使得我们操作起来很艰难。闷热、头晕、乏氧情况接连出现,护目镜、防护屏使得我们的视野很模糊。为了保证操作无误,我们三人一小组进行多次查对,有些住宅没有电梯,在身体不灵活的情下爬每层楼梯,体能就这样被逐渐耗尽,胖胖的身体像企鹅一样笨重,但是队友们都坚持了下来。
5月20日,感谢院领导关心,为我们送来了各种物资,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生活用品,还有各种药品,竭尽所能为我们解决困难。
来自科里的快递,是满满一箱的爱。援吉第七天,一早上就收到了科里刘早霞主任的亲切问候,倍感温暖。主任反复叮嘱我如何彻底消杀,督促我做好个人防护,感谢主任的日夜挂念,感谢王彩霞护士长精心准备的物资,一声声嘱托,听起来要比她们自己出征还要紧张。
刘贤英老师每天关注我们的生活起居,关注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她把我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组长、副组长和秘书,我们各司其职,保证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每天都要召开会议,各组组长进行当日工作汇报、总结以及问题分析整改,以求进一步完善,为规范咽式子标本采集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的任务涉及多个小区,都是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小组决定分头行动,没有队员的帮助,一时间手忙脚乱。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给予我们的帮助,还有江城人民的主动配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5月23日是援吉的第九天。江城下起了雨,雨水拍打在身上,格外的冷。下午16:10接到紧急通知,为居家的密接及次密接触者采集咽拭子。没吃晚餐的我们立即出发!我们小组分配的任务是丰满区的两个社区,七个小区。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各个小区之间步行前往采集,万家灯火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全部返回驻地时已是凌晨一点,脱掉防护服,互相消杀,格外冰爽。看着已被汗水浸湿手术衣的战友,还要喷洒酒精,零上8度的江城夜晚,真的很心疼对方,我们丝毫不敢疏忽。领队刘贤英主任和杨言慧护士长一直等到全体战友归队。我为有这样的一群战友而感到骄傲,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任务如何繁重,我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5月24日援吉第十天,原本晴朗的天说变就变,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采集位置在乡村,雨后的道路更加泥泞……
5月26日,我的小伙伴是来自耳鼻喉科的崔婷以及大个子战友——胸外科的博士滑佩言。大个子每次都是拿最重的,大个子不爱说话,但是干起活来却是特别认真,就连小女生都喜欢他。脱掉厚重的防护服,大个子的汗水已湿透衣襟,但是看起来还是帅帅的,虽然我们身高不和谐,但是干起活来是特别默契,每次都是我们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大个子战友辛苦啦,我们为你点赞。
就这样,每天很忙很累,忙的甚至忘了防护服带来的不适,虽然有些心慌、喘不过气;脸上被勒的有点过敏、发痒;防护服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带来丝丝凉气……但我仍旧因为听到一次又一次的“谢谢”“辛苦了”而感动着。
此刻我想起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家人便是那负重之人,让我们在前线无后顾之忧;党和祖国便是那负重之人,为人民的岁月静好做坚强后盾;而此时此刻,我也愿做那负重之人,用担当,用奉献,用毕生所学换吉林人民安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