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支援吉林市医疗队队员、肝胆胰外科医师 刘泽锋
今天是守护江城的第17天,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将踏上归程。17天里,我们出任务13次,足迹遍布丰满区的5个街道、30余个社区, 20家养老院,共采集7000余例咽拭子标本。我为我们的团队自豪,也为自己骄傲。17天,幸不辱命,如今江城无恙,我们终于可以凯旋归。
还记得5月14日下午16:20分,正准备回家的我接到院里的电话通知:“现在院里接到省卫建委紧急任务,需要组建援吉医疗队,主要进行咽拭子采集工作,你能去么?”“能!”我记得当时只回答了这一个字!虽然任务来得很突然,但我知道,身为共产党员,这是我的责任。“那好,晚6点院里集合。”电话的另一边通知了出发的时间。我匆匆回到家,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囊便准备出发。临行前,不到两岁的女儿抱着我不让我走,最后只能含着眼泪把她塞进姥姥的怀里,那一刻,太多的不舍萦绕心头。到达院里已经18:10分,将行李交给为我们送行的主任、护士长和科室同事后,便匆匆赶到会议室参加紧急培训,培训结束后出征江城。出发的那一刻,有期待、有紧张、有不舍……总之,百感交集。
到达江城驻地已经是晚上21:30分左右,我们在刘贤英领队的组织下连夜进行了感控流程的再培训,随后经过简单休整,第二天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此次我们援吉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对密接、次密接及舒兰返吉的居民进行咽拭子采集,听上去这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可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并不平凡。如果说在病房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是战士,那我们就是先锋营、突击连,每天任务时间不固定,任务地点不固定,往往是一个紧急电话,我们就需要半小时内集结出发,电话就像是集结号,一旦吹响我们便迅速出征。
17天里,我率领第一小组共完成丰满区22个小区、5家敬老院共1006位居民的咽拭子采集,大部分为密接及次密接居民,其中还有20个月的宝宝和一些聋哑人、精神病患者等;期间受吉林市丰满区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委托,作为我院援助吉林医疗队代表,为丰满区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感控相关知识的培训。我的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忘不了我们穿着防护服忍受着风吹、日晒、雨淋,穿梭在不同的小区之间,忘不了零上8度脱下防护服,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让寒风吹透时的冰冷刺骨,也忘不了零上28度穿着防护服爬上7楼时的摇摇欲坠,更忘不了深夜出发黎明返回时的疲惫。但我时刻记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危难之际,我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
17天里,我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感谢”,在此离别之际,我最想说的其实也是“感谢”。在这段日子里,我见到了太多的爱和感动,那些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小区安保人员;那些无私奉献自己的志愿者们;每天接送我们,陪同我们完成任务的司机师傅们;还有时刻保障我们后勤所需的酒店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
如今,江城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昨晚,我们接到撤离的通知,那一刻,心中感慨万千,五味陈杂,为战“疫”胜利而喜,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悲。17天里,我们医疗队的队员从彼此陌生的同事,变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因为条件有限,我们在工作中没有专门用以穿脱防护装备的场所,三级防护只能在室外进行,我们就是彼此的“镜子”,保证着彼此的安全,我想这就是战友之情。很荣幸我能够成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支援吉林市医疗队的一员,这段日子会是我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回忆,也为我的人生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愿白衣执甲,誓守山河多娇,待到逆行凯旋日,四海荡春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