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莉 孙洋 肖钰 报道)继我院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次学术沙龙后,为促进交叉学科领域合作创新的切实落地,8月5日,两个学院在我院信息交流中心三楼会议室举办了第二次学术沙龙。我院副院长秦彦国、科研部主任冀慧玲及40余名科研人员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邹海峰教授、行政副院长张贺,梁龙琪主任、张海博教授、李文教授、闫飞教授、乔振安教授等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点对点的科研交流合作对接。
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它的不断发展将大幅度地推动科学的进步,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也将成为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这是一次有引领性的推动和贯彻两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术沙龙,充分体现了我院紧跟时代步伐,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勇于探索创新的科研理念和目标。
沙龙上,我院副院长秦彦国、科研部主任冀慧玲、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邹海峰、行政副院长张贺分别致欢迎辞。大家表达了对本次沙龙的热切期待,相信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不断交流合作将会突破交叉领域合作瓶颈、创造不同领域科研新进展。
化学学院张海博教授、李文教授、闫飞教授分别做了《聚醚醚酮医用材料研究进展》《多肽组装体与生物活性材料》《无机-有机自组装介孔材料与癌症表观遗传学、纳米医学研究》等内容的专题汇报。
不同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引发了与会者浓厚的科研兴趣。我院的科研人员与化学学院的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期间多名教授分别对各自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并提出了相关的疑惑与合作倾向。我院呼吸内科老专家陈学奎教授也闻讯赶来参加学术交流,并对两院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同,对交叉学科的发展和未来提出殷切的希望。在与会者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双方提出科研合作意向,力争突破新的科研目标,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当下的产业、科技背景下,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分布在交叉学科领域,不同专业领域的相互探讨学习与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多学科共同发展和协同创新。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活动是我院科研革新的又一大进展,打破传统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我院联合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秀资源的化学学院,凝聚出独具特色的新型科研趋势。未来,我院将继续致力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研发方向,凭借吉林大学多个院系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实施多学科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在科学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创造更多地学科生长点,力争科研新突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