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新心向医”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最新推出的微信专栏。
一心为医,新心向荣。一心为医,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医学学习和事业之中,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医学生精神;新心向荣,指每一位迈入医学殿堂的医学生新人,将怀着创新、为新的求学品质,奔赴更广阔的未来,共同书写医学之路的光荣篇章。本栏目将以多彩、新颖、详实的形式展示医学生学医之路的精彩点滴,分享同学们的心路历程、生活感受。
“新心向医”栏目带动更多的同学们积极向上地生活和学习,展现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学子的优秀精神风貌,弘扬“博学慎思,精诚致远”的二院精神。
(一)医路心语
新心向医,医路心语。2020级小萌新,怀揣着初心与梦想、汗水与故事,最终选择并且迈入了神圣的医学殿堂。十余载的付出和收获,十余载的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在一年四时的默默轮转之中,他们见证着时光淘洗下不断成长的自己,也书写着无声而坚定的追梦故事。
席慕蓉说,生命在春天酝酿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四季的序章在风里到达,成为梦想和美好的开始。启始趁春早,枝叶纷披的时刻我们播撒下理想的种子,以蓬勃的姿态拥抱新征程的风帆,书写医路的前言。
我曾为未来迷茫,站在时间的岔道不知走向何方。我误打误撞地走向其中一条,就此决定了我的方向。已经成长为大树的前辈们为我播撒下梦想的种子,使得我成为一名白衣使者的愿望开始萌芽。
白医,启航
之前,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没有方向,没有自己所真正热爱并想拼尽全力努力追寻的目标。对于医生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医院看病这浅显的印象中。
但在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响,疫情汹涌而来,而这也正是我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关键时刻--高考。正是在这个紧张而又重要的时期,我见到了无数的白衣英雄,他们逆流而上,他们勇往直前,他们无私奉献,他们劳累且幸福着,他们是守护我们大家的英雄,更是我们大家心中的天使。自打这时起,我知道我不再是一个小孩子,我也可以有自己的作为,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对他们满满的都是尊敬,都是向往,我渴望同他们一起战斗,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也希望用我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大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别人的英雄,为他们撑起一边天地。所以我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继承这一神圣的职业。
76200101杨恣蕊
医路迢迢,白衣昭昭
我最初的目标专业,并不是临床。高中曾经混过一年生物奥赛却什么考试也没参加的我,虽放弃了生物奥赛这条路,但对生物还是有着莫名的喜爱,现在仍是如此。在生物这一学科的众多分支中,生化无疑是最难但也是最吸引我的。我喜欢研究那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分子,喜欢观看那平凡无奇的呼吸所经历的无数反应,喜欢探索人体生命中的无数奥秘。高一升高二时,我告诉了家里面我的目标,我想要研究生化,妈妈虽说就业不是很好但他们仍支持了我。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学医,我也说不上是什么具体时候。最初只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生化的事情,却在了解过程中对医学有了一些了解,有了一些兴趣。我的高中宿舍里有两个人想要学医,在他们的感染下,我对成为医生似乎也多了那么一些向往。再后来陆陆续续的看了很多关于医生的电视剧和纪录片,其实心里知道荧幕里帅气逼人的医生和现实生活中的医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这个职业,仍是多了一份敬畏,一份期盼。
在高三第一次放假的时候,我告诉妈妈,说我想要学医。妈妈和姐姐对于我的这个决定都表示惊讶,因为在她们眼里,我是一个很“娇”的孩子,吃不了苦,而学医无疑是最苦的。我和他们说,我也只是初步想要,也没有非要当医生。妈妈说,你可以再好好想一想,不着急,好好想想最后到底想要做什么。
去年寒假,新冠疫情爆发,我们开学延迟,在家里面上网课。在那段时间里,我看到了无数歌颂医务工作者的文章,无数医生们逆行前往武汉支援的视频,我也背了很多赞美他们的话,写了很多赞美他们的作文。现在印象最深的是我们高三语文老师,她的丈夫是医院的科室主任,前往武汉支援,留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的老师,还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在家,但我的老师并没有抱怨什么,当我们得知这件事感谢她时她同样也没有说什么,她只是每天仍旧按时给我们上网课,给我们批改作业,当有人犯错误时仍是严厉的批评。这件事很普通,但莫名的对于我的感悟很深很深,我因此而坚定我学医的梦想,妈妈说你既然想做那便去做。
最后,高考失利,分数不是很理想,姐姐说如果你想要学医的话可能去不了顶尖的学校,你还想去吗。我说,我想冲一下,如果去不了我就复读,反正就是要学医。看到录取结果得知我被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心里莫名松了一口气,似乎是因为自己终于踏出去了第一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点。
有人常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学医无疑是很苦很累的,蓝色生死恋毕竟是摆在那的。但是在我们开学初召开的大会上,我们集体说出医学生誓言的时候,那一刻,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热泪盈眶,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将是我的终身奋斗的方向。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致力于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只需保留热血,奋力前行。
76200201李晓露
春风化雨,我在医学氛围的熏陶下长大。伴随我一路成长的,还有学习医学治病救人的决心。
热爱与传承
我选择学医好像没有什么复杂的心路历程,就好像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一样。我的家里有很多亲人都在从事医护行业,我从小就接触着这个行业的人,感受着他们的忙碌和快乐,逐渐习惯于这样的工作方式,甚至一度觉得所有的人都按照类似的排班方式工作。
小时候别的小朋友玩过家家,我却热衷于学着姨姨和姨夫的样子给娃娃扎针输液,别的孩子害怕打针,我却乐此不疲。我很羡慕他们在饭桌上告诫长辈应该怎样注意身体的时候专业又自信的姿态,也羡慕他们说从前的病人回来看望他们时的自豪和幸福,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医学专业放在了心里的第一位。高考之前疫情肆虐,那时候我在家里看着新闻,想着之后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能治病救人,拥有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能力,可以帮到他人,这更加坚定了我选择医学的决心。于是,在高考出成绩之后我就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临床医学,希望以后也可以像长辈们那样帮到他人。
76200303王琳兰
我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土地上,拥抱灿烂春日,扬起医路启航的风帆。
筑梦白医
医圣张仲景曾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对于我而言,我曾经有一个站在国际舞台上交流南北东西,于内普及国外经典,于外传扬传统精神,为国发声的翻译梦想,不过能力的偏置和机遇使然,我逐渐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卫国之民。
其实我学习医学的初衷,并不复杂,亲朋中医护从业者的熏陶使我产生了兴趣,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相关的事物,至于后来真正步入这条道路,要从一次拜访林巧稚医生的故居并观看了她的纪录片开始。以人为本的信仰,术业专攻的技术,献身理想的精神,使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毫无犹豫的将符合我能力的白医放在了首位。
而在这之后,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医学精神的伟大事迹。但是当我真正背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词和《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我才真正体会到,我已经真正的走上了这条梦寐以求的道路,在朝着我的目标一点点靠近。
我曾经看过钟南山院士的一段话:“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在刚接触医学生活的这一年里,虽然尚未学习专业知识,但我也以全方面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因为我相信,今天所学习的一切,皆是为以后更好的服务人民做铺垫,唯有德才近仙,方可完成我为生民立命的誓言。
76200103梁金铭
坚定不移,医者仁心
钟南山这样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来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学习医学已经半年多了,回想起当初选择专业时的毅然决然,和现在依然对医学的热情满满,更加坚定了悬壶济世的梦想。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一直居住在医院家属区的缘故,学医的念头在我内心慢慢萌芽。都说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会决定孩子的观念。经常在医院里和小伙伴穿梭打闹的我,无意间看到了患各种各样病的患者,看到了急症科医生和护士们拼命着用担架把病人运到手术室,看到了他们为了病人来回奔波,心里对他们充满了向往和尊重,这也直接让我在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都说人们不愿意踏进医院,却又不得不在生病时踏入。当你进入医院,将会面临着经济损失、病痛的折磨,更有可能经历真实的生离死别,这些痛苦,不仅仅病人需要承受,病人家属也需要承受,甚至更痛苦。走廊里有无数人彻夜难眠,那一包包行李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医院真的很冷,无数人在这里留下眼泪和遗憾。但是我也见到过病人出院时的开怀大笑,医生留下汗水挽救病人后内心的满足与愉悦,护士和其他医务工作者们的关心与照顾,让我重新看到了医院会带来希望,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在为挽救一条生命而努力着。
我十分欣赏医学人文精神,这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是要提倡当前大背景下的学医人、行医人所应该追求完善的人生价值观。我认为学医是一份高尚的职业,医生就是要做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其中医德高尚十分重要。淡泊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含辛茹苦,默默无闻。正是医学的高尚让我坚定不移,医学的博大精深让我充满求知欲并为之不断努力学习。也正因学习医学,可以让病人恢复健康,可以带来更来更多的平安,让人世间减少痛苦。
医学学习的路很长很长,但我会为心中的梦想不断努力前行。医以救世,术贵乎精,学会医学,学精医学,挽救生命,是我们医学生最大的目标。
76200433 周睿
悲欢离合每天都在上演,对生命的敬畏是我前行路上不灭的灯。我以“奉献”二字作箴言,渴望温暖的风将蓬勃生长的幼苗吹拂。
将爱与美好惜惜相传
为什么想学医,这个问题听起来就会有许多崇高的理由,救死扶伤,从死神手中夺回生的希望……但回到最初的想法,我想做医生的原因幼稚得可笑。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要跑医院,做化验打点滴。每次到医院,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们,给妈妈解释看不懂的化验单,我都觉得他们很帅。一方面是白大褂看起来就走路带风,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嘴里总是会讲一些高级名词,而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后来逐渐长大了,了解了医生真正的含义,不是穿上白大褂会很飒,不是讲一些高级名词就很高级,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因为敬畏,所以愿意啃下如山的书籍,坚信可以通过无止境的学习,找到挽救生命的新方法。因为尊重,所以甘愿放弃休息时间,宁愿忙碌工作换回生命的重新绽放。而我无意中看到的一段话更是坚定了我学医的想法:“我认为没有哪个行业比医生更能见证那么多的生离死别,那么多的人性善恶。所以我选择了学医,我想去了解每一个人背后的故事,每一段艰辛不易,每一段喜悦欢畅。既然是要从事一辈子的职业,那不如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听起来就很浪漫,所以学医的想法就一直扎根在了我的脑海,从未远去。
去年疫情肆虐,冲锋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做出了重大的牺牲,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一心赶赴一线,没日没夜地与疫情做着抗争,只希望尽可能多的挽救更多的生命,甚至不惜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这便是我一直追寻的奉献精神了,我无比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在高考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下了五十余个与医学相关的学校与专业。最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与我的医学相遇。开学以来,班主任老师与我们的多次班会向我们传递了医生工作的真实样子。会很苦,会很累,但我相信,我对医学热爱会缓解一切苦与累。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志愿投身医学,救死扶伤,将爱与美好传递下去。
76200407 杨茗
我也曾在风雨里摇摆,幸而春天的远行不曾有憾。在危机时刻我认识到种子也会成长为参天大树,终于,我找到了心之所向。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由此可见,对每一个人来说,理想是多么的重要。而我选择学医的心路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我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医学学校的老师,从我很小时,家里就有很多父母给亲朋好友解答疾病问题的声音。按理说,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学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事实上,这样的氛围下,熏陶出的是一个“铁了心不学医”的我。
对我来说,医学是“恐怖”的。五岁那年,母亲带着我去了她学校的标本展览馆,我被真实的病变器官吓得哇哇大哭,发誓再也不去看那些东西。后来的很多年,提到学医,我能想到的都只有那天的“阴影”,连连拒绝。用母亲的话来说,“本想让你赢在起跑线上,结果你彻底不跑了。”
对我来说,医学是“危险”的。高二那年,父亲在一次晚饭桌上聊起他医院的事情。说有一位医生遭遇了医闹,被患者家属殴打,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那时的我,已经不再害怕儿时的阴影,可听到这话,再次打消了学医的想法,用我那天的话来说:“医生太危险了,这是拿命在工作。”
就这样,尽管对理想感到迷茫,我始终放弃着学医的想法。直到时间来到了去年的那个时候。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武汉,各地医生纷纷支援,做“最美逆行者”。上网课在家的我,拿着手机,看着新闻对援鄂医生的报道。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往武汉,坐在餐车上休息;援鄂护士摘下口罩,脱下衣服后满脸的勒痕,满身的汗水;两大医疗队在火车站相遇,彼此喊话加油……这一幕幕,我仿佛亲身经历一般,一遍遍在我的脑海里回放。这场抗疫,每个人都是英雄,但若说付出最多,最伟大的,当属医务人员。当时网上有一句话,我几乎看一次哭一次,“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现在换90后来保护你们。”那时,我在想,现在的我们,在新冠疫情下被保护着,那有一天,我也要成为保护别人的那个人。那一瞬间,恐怖也好,危险也罢,统统被消灭得粉碎,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资格去保护他人的人,或许这,才是理想的意义,才是选择的最终答案。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要长成大树啊,要去为别人遮风挡雨啊,这样,才能不辜负阳光和雨露。
后来,我就在志愿单上报了满满一篇的医学专业,再后就来到了这里。我和医学“相爱相杀”了许多年,现在看来,故事也不过刚刚开始。往后余生,想来还有漫长的时间,去讲这个故事,希望这长长的连载故事里,有一天能重重地写上,“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能保护别人的医生。”
76200208周子钰
我感念于曾经收到的帮助与温暖,想在浪漫的春日来一场爱与关怀的接力。冥冥中的缘分促使我踏进医学的殿堂,深深扎根汲取养分。
我们总要相遇
2017年,国务院决定设立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
那年我妈妈对我讲:那大概是命中注定。
我的生日也是8月19日。
一
孩童时,梦想上天入地,甚至想要囊括整个星河宇宙。从潜水员到太空人,我都曾想过,但从未坚定地选择过某一个方向,也没有坚定地被选择过。
爸爸曾经是一名医生,在他的身上有一些我从未了解过的往事。也许是因他的“讳莫如深”,抑或是因为小时候的任性,对老师、医生这类“模范职业”并不感兴趣,甚至扬言:“我绝对不会当老师和医生的,多没意思啊。”
年少无知的我眼中,医生仿佛是最为平凡和不起眼的职业,天生就不具有吸引我兴趣的点,仿佛,它代表的就是枯燥、无趣和疲累。
当然,人类都是遵循真香定律的。
二
初中时候,妈妈胆结石住院,正值暑假,我就当一个“小护工”每天陪着妈妈。主治医生日复一日的查房、问候,在手术室门口拿着胆囊给我和爸爸细致地讲述情况,温柔亲切地和我讲话,夸奖我会成为优秀的人,点点滴滴,那些时至今日仍然宛若昨日。
我在医院科室的介绍板上一个个看、一个个记,看着满墙的高等院校名字、学位头衔、科研经历和各种职称,以及每一位医生穿着白大褂意气风发的照片,在那个夏日,完全陌生的这些词语印在了我心里。
也许有些胆大而冒险的念头总是靠激情和冲动冒出来并决定的,在最后一天接妈妈回家时,我靠在车窗上睡着了。
说来很巧,梦里梦到了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背影,逆着光站着,身上像是有清风一般清冽,睁开眼,是夏日晚风吹了过来。
回家后,我在桌角写了一张纸:“我要成为一名医生”
三
我不算是坚定的人,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时间是优柔寡断的。
高一分科,为了学临床选了并不是很擅长的理科。在理科班摸爬滚打的日子里也会暗笑一下自己当时热血如今狼狈,但自始至终并未有过悔意,甚至心中暗暗觉得自己终于勇敢了一回。
物极必反,祸福相依。
从高二到高三,我却因为曾经坚定的选择无比焦虑。我时不时就会去浏览支离破碎的信息,去浏览“学医的前景”、“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学医压力”,我会因字里行间的颓败和劝退而叹气,会因许许多多令人痛心的伤医事件而流泪,会因这个大环境下略显艰难的前路而呆滞。身边的同学也许还在迷茫,我已开始为了自己小小的梦想而焦虑,甚至会忘记了自己正在走的那条简单的高中学习路。
挣扎一直环绕着我,但我并未被劝退,想来也是不容易。那时的我竟然还颇为“叛逆”,不听劝,心里想着“与全世界为敌又怎样”,这些信息在给我焦虑的同时,带给的反而是潜藏的,无限的力量。更多时候,我会不满足于现状,会为了一个进入梦想医学院的分数而努力,会看许许多多医学院的视频,会和爸爸妈妈讲,我要成为一名医生。
妈妈是心软的,她深知医学路并不会轻松,母亲能有什么心思呢,她就是希望我少吃点苦,总是问我,为什么学医,非要学医呀?
是啊,为什么呢?
四
2020年5月6月,我因身体原因只能在家学习,医院早已经成了我的每日打卡点。
很幸运,我碰到的几位内妇科内分泌科的医生都是极专业极温柔的人。在那段失眠、浮肿的日子里给了我许多关怀鼓励,告诉我没关系,没关系。
有一位老医生知道我临近高考,问我想学什么,我说,想学医。
他笑了一下,说:“那可真巧,好好干!”
我拿着化验单走出去的时候,正是西安的暮春初夏,明媚的阳光穿过树的缝隙洒在我的脑袋上,内心被这个瞬间触动到。
五
高考结束,没有任何犹豫和疑虑,全家都做了一致的决定。在那个有些阴郁的下午,填好志愿后,我和妈妈去散步。看到了天边夕阳余晖留下的淡红的霞光,清风吹在了脸上,突然仿佛回到了初中的那个梦里。我突然想到妈妈问了很多次的问题:
为什么呢?
我从未想过有什么具体的原因,不是因为某个具体的人,不是因为某件具体的事。只是所有感性加之于一起的结果。
甚至回想起来,脑海中只有走马观花的记忆碎片,那些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触动和感动,那些在春夏秋冬的某一瞬间突然敲击心门的感受,那些夜深人静时的冲动与热血。
我见过那些优秀温柔的医生,见过那些冲锋陷阵的医者,读过那些动人的故事,试图了解、接近,为了它努力过,迷茫过,挣扎过,焦虑过,但却从没有想过放弃。
兜兜转转,我还是想成为一名医生。
我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一名可以保护和拯救自己和家人、他人、更多人的医生。
这是我现在脑海里所有的想法,无他。
至于所有的情怀和实践,我为了这条路所付出的,那就在未来的时光里,慢慢书写罢。
76200318 何亚男
风恬日暖荡春光,寒冬的荒芜被希望填满。知识和实践是我的养分,在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沃土上,我这颗小小种子的医路奇遇才刚刚开始。生如夏花之灿烂,惜春期夏,希望在夏天的绿野仙踪里,我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