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白求恩精神,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涞源县社会实践团队临时党支部于7月17日上午9点在社会实践所在地——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白求恩战地手术室小庙及白求恩战地手术室纪念馆开展了主题为“学史悟思、赓续百年”的党日活动。此次活动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刘晓贺主持,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涞源县社会实践团队临时党支部全体成员及社会实践团队内的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队员们来到白求恩战地手术室纪念馆,由纪念馆讲解员王米雪带领大家参观。馆内陈列着白求恩大夫当年在摩天岭战役中为伤员手术的还原蜡像,两侧展示了白求恩大夫参与抗日战争时期走过的足迹。全体成员跟着讲解员学习了白求恩医生在中国的多段抗战故事,他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救死扶伤的医生,积极为伤员献血并完成血液置换手术;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工匠人”,他发明的“卢沟桥药驼子”就陈列在馆中。这一发明显著提升了当时医疗设备运输和救治能力。学生们在馆内还看到了很多白求恩在艰苦条件和物资缺乏情况下使用过的手术设备。在馆内参观结束后,刘晓贺老师带领全体成员朗读《纪念白求恩》,重温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
接来下全体成员在白求恩战地小庙前参观学习,平日里只在书本里照片上看到的著名战地手术室小庙如今近在眼前,队员们情绪都很激动。团员徐嘉悦作为志愿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身高一米八的白求恩大夫当年就是在这座不足5平米、低矮阴暗的小庙中完成对前线伤员一例又一例的手术,也是在这里,他在手术过程中手指不慎被碎骨划伤,感染病菌,最后牺牲在六十多公里外的唐县。队员们惊叹于当年战地手术室条件之艰苦。讲解员告诉大家,白求恩在这个简陋的空间曾说“在一个肮脏的小庙里,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也能泰然自若地进行手术,就如同在一间有自来水、漂亮的绿瓷墙、电灯及各种附属设备的现代话手术室里一样”这种不畏艰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每一位队员。
活动最后,刘晓贺老师带领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小庙前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同学们佩戴党徽,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接着由张艺潇领誓,全体医学生身着白大褂,面对白求恩像和白求恩战地小庙重温医学生誓言。宣誓结束后,刘老师为全体队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情景党课,她讲到正是白求恩精神召唤着我们,让我们跨越1200公里,从吉林长春来到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深处的涞源县。白求恩精神让我们血脉相连,这里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核心,是八路军北上抗日开辟晋察冀根据地解放的第一座县城。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我们作为医学生,重走白求恩路,应当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庄严的誓言,传承和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