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放射科荣获“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 发布时间:2021-09-24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李波 报道)为弘扬职业精神、点燃青春热情,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成员单位决定,在2018-2020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周期中,符合创建条件且表现突出的创建集体,将被授予“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经过层层选拔,我院放射科喜获“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为医院争得殊荣。

放射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内高水平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科室积极参与青年文明号创建,早在2018年,放射科便荣获“吉林省青年文明号”,这为科室下一步申报全国青年文明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加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在这个科室人员半数以上年龄不足35周岁的“年轻”集体里,大家齐心协力,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经过全科的共同努力,2021年3月,放射科成功申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经过全国创建集体的择优选拔,2018年8月获此殊荣。

多年来,放射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勇挑重任的担当,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先后被评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品牌学科”“吉林大学先进党支部”“吉林大学样板支部”,并连续5届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学科带头人袁庆海教授、刘建华教授的带领下,全科共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课题30余项。

110封请战书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放射科第一时间站到了人民群众与病毒的中间,在发热门诊专用CT的工作岗位上全天候坚守,做好了新冠病毒筛查的枢纽工作,为临床一线人员及患者保驾护航。各地陆续前往驰援武汉驰援,放射科党支部及团支部共同发起号召,在17名青年干将主动请缨的感召下,全科纷纷递上驰援武汉请战书,阶梯备战,随时听从院党委的召唤。那时的他们,早已感受过了隔离服的闷热,也见过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可怕,但仍然义无反顾、无一退缩,时刻准备着从一个战场奔赴另一个更大的战场。

5封火线入党申请书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放射科三个月内接诊发热门诊患者600余人次,筛查门诊患者1300余人次。在直面病毒的危险和高强度工作的压力下,在身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感染下,科室5名共青团员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主动向党组织提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他们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我院党委和吉林大学党委的一致认可,并批准他们火线入党的请求。

多项技术革新

为实现诊疗技术的精益求精,放射科的青年医技护团队成立了多个亚专业团队。他们深入挖掘每台设备的潜能,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制定个性化扫描方案,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其中:2020年度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临床新技术(试用类)准入项目遴选5项;2019年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开展“头颈部鳞癌能谱CT多中心研究”及“全国眼表面线圈多中心研究”;2020年与北京301医院合作开展国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多模态影像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预测模型研究”。

践行“白求恩精神”

一直以来,“全心全意服务患者”是放射科青年工作者的宗旨。他们与康复医学科青年团队带头开展以“康影携手解密核磁 服务患者”为主题的联合义诊,通过对疑难病例的详细解析、对CT及核磁扫描方案的深入探讨,推进了影像学与临床医学的协作发展。为缓解分级诊疗推进压力,改善社区医院精准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共享难题,放射科为5家社区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派出青年医生、技术团队,深入社区医院现场进行影像知识讲解及先进影像技术指导;组织青年专家团队到集安市医院进行工作交流,通过对举办“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讲座等方式,提高社区医院医生诊断水平。

我院放射科将继续以“敬业、协作、创优、奉献”为科室精神理念,落实于全科人员的思想行动,并发挥集体的先进示范作用。科室将继续开展网络文明倡导、为民公益服务等,以实际行动弘扬职业文明、服务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编辑:文化办)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