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向医|医路心语(四)冬藏,岁暮天寒砥砺铸医魂
  • 发布时间:2021-12-14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风霜雨雪,四季更替。纷纷飘落的雪花将四季推向尾声,冬以天凝地闭考验着勇者。数九寒冬,总有花朵兀自盛放;十余载来,总有热爱熠熠生辉。经历过寒冬的洗礼,追逐梦想的脚步定会愈加坚定,身披白衣的向往定会愈加强烈。

   

是医者,亦是战士。以医者之心妙手回春,除人类之病痛;以战士之志勇挑黑暗,举世人之炬火。我定当发光发热,驱散凛冬。

 

我当像鸟飞向我的山

   何为医者?是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何为战士?是立誓言拳拳热忱,迎黑暗生生不息。

   学医的想法,萌芽在初中,也是那段岁月,我遇到了一位对我未来影响深远的老师。比起师生的敬畏之情,她于我而言更像是忘年之交,是朋友,亦是温暖所在。然而命运总会有裂痕,她有着家族性的皮肤病,以至于不敢尝试脚踝以上的服装,即使在夏天,也从未穿过短衣短裤。那时,我便暗暗发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治好她,让爱美的她能够穿上漂亮的裙子。于是学医的念头便在我的心里扎根发芽。


    慢慢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听说了,也目睹了许许多多像我的老师一样,温暖但不完美的人,见证着他们一步步远离病痛,也见证着医者一步步创造着奇迹。故而我渴望并向往成为一位医者,成为一个在黑暗中发光而不是等待炬火的人,如一只飞鸟,奔向医学的高山。

76210108郭雨潇

 

     人生路漫漫,医者之梦始于年少,并随岁月渐长,终成人生的意义。这份滚烫的热爱和满腔的热忱必将融化凛冬里的每一处积雪。

 

此处心安,便是吾乡

“生死,光阴,离合,都有人们赋予它们意义,人类和其他事物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意义,我想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我想有一段有意义的人生。”这就是我学医的初衷。


从小时候起,医生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光荣的模样。他们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给人以信赖与依靠。我遥远记忆中的第一个医生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医生,她用温暖的手掌摸了摸我的额头,抚慰了我的不安与无措。冰冰凉凉的听诊器贴在胸口,我歪着头,想要从她严肃的表情中读出来一些什么,但没等我昏昏沉沉的脑袋做出反应,她已经收走了听诊器,行云流水般写下一个药名和剂量,嘱咐了我身旁的妈妈一些注意事项。看病的过程是柔和的、亲切的、温暖的,我迷迷糊糊地想:“要是我也可以像她一样,该多好啊。我也想成为一个温柔且坚定的人,可以有足够的能力与从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内心的萌芽。

后来,年龄见长,了解越多,越对医者肃然起敬,亦更加明白医者二字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我读陶勇的《目光》,看到病人不同的眼睛里盛满相同的信任与希望;我读毕淑敏的《预约死亡》, 明白死生亦大矣;我为钟南山的慨然而动容,为张文宏的直率而心安,为吴孟超的执着而怆然涕下……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感动与伟大,越来越有成为一名医者的强烈冲动。我想,正是有这样的医者,我们的医学技术才会进步,我们的人民才会信赖,我们的医疗工作才会有方向,他们就是我们的脊梁。那些曾经的滚烫的泪、咬紧的牙、皱住的眉,汇成了一行行文字,流淌在我的日记间,所思,所感,一日复一日,历久弥新。

再到后来,我发现父亲的家族有遗传的糖尿病史,我的伯伯们步入中年后,都无可避免地与胰岛素为伴。与此同时,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我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用我的能力让他们重获健康,我想让我的人生在时间长河中灿烂绽放,我想让我的名字在攻克糖尿病的医疗工作者中闪光。

疫情期间,我看到一个坚毅的面孔接受央视采访,他是一名成功将70多岁的高龄重症患者救回人间的医者,他那双有神的眼睛诉说着所有的故事,没有疲惫,只有无尽的自豪与执着。我在网上把这段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并了解到原来这名医生叫秦彦国,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院长,原来是他!自那以后,我便笃定,要来到这里,来到祖国的北疆,去感受那份蓬勃的脉动、滚烫的热心、赤诚的热忱……

我想做一名优秀的医者:医人,医其病,医其心;医国,医其风尚,医其未来。我不断追寻人生的意义到底在于什么?虽然尚未定论,但我知道用力走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在医学的漫漫长路上,我走得无比坚定。我知道,我踏实迈出的每一步,都会带我去探寻人生的方向。

医者仁心,无愧于心。此处安心,便是吾乡。

 76210302贾舒予

 

    一身白衣,一生白医。身披白衣,心有锦缎,赤诚之心将驱散深冬的寒风;身披白衣,义不容辞,守护生命将成为毕生之追求。

 

愿着白衣献赤心

自儿时起,家中便时常浮动着淡淡药香,为了调理身体,长辈们经常会端上小砂锅煮起中药,一扎一扎的黄皮纸包着的药包被小心拆开,然后被依次倒入锅中,加好水盖上盖,端个小凳一坐就是一个钟头。我问他们:“这是什么?”。长辈常常低声说:“这是药,医生开的方子,对身体好的。”医生,从那时便成了我好奇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人,能治病,会养生呢?

 

后来,我年岁见长,逐步开始了解医生是怎样的工作。很可惜,我家几代坚持教育,从祖父起便从事教师行业,一家子人一路数下来竟都是老师,没有人很深切地了解医生到底是怎样的职业,但他们看出了我对医学的兴趣,在初中的时候送了我一本《本草纲目》。同时,爷爷的病也是在那时开始恶化的。

那场病突如其来,由于探视人数限制我只能在走廊等待,静静地看着那扇紧闭的大门。走廊里无人喧哗,只有一个个白衣人从我身边走过。他们行色匆匆,眉宇间是郑重与坚定。门开了,主治医生的脸上写满了疲倦,我能感觉到他的劳累,仿佛站着都能睡着,可是他没有立刻前去休息,而是认真地检查了一遍病人的各项指标和状况并回答了家属的问题才离开。这就是医生吗?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端详着他,看着他忙碌,看着他奔走在各个病房。爷爷的病令我们一家人束手无策,没有人懂医术,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去做康复运动,一切的一切,都靠医生的嘱咐。父亲说,要是家里有个医生就好了。我想,要是我是个医生就好了。爷爷的病从他的生活习惯中种下了因,结成了恶果。如果一开始身边便有医生劝阻,或许他就不会生病,不会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于是自那时起,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便成为了我的梦想。

我愿成为一名白衣人,我愿成为一名医生,守护家人,守护朋友,守护我力所能及的生命。为此,我愿意献上我的热血,献上我的时光,献上我的赤诚之心 。

76210310谭龙清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医学难以治愈一切疾病,但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跨越寒冬,追随先辈的步伐,向着医学殿堂继续前行。

 

医心医意

人生而注定死亡,但是一段注定了开头和结局的故事不应被疾病洇湿了原本光明温暖的过程。

少不更事时家人的身体就不好,几乎不可治愈的疾病虽不致命,却是一个个时时折磨着他们的恶魔,能帮助他们缓解痛苦的,就是远处一栋大房子里白色衣服的叔叔阿姨。他们拿出来的瓶瓶罐罐,总能让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脸色缓和不少。于是在那个连理想都不清楚的年纪,对医生的好奇和向往便已埋进了那个刚刚记事的孩子的心里。


伴随着年龄增长,我对医生的崇拜与敬仰与日俱增。在文献里、报道中,身穿白衣的这些人总会以狮子般的勇猛与寄宿在病人身上的那些看不见的敌人作战,继而怀着父母般柔和体贴的温暖让病人能在疾病的连番侵袭之下保持良好的心态。

然而愈加关注这一行业,就愈发感觉到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违。医学发展的时间太短了,如今最便捷也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西医,也不过发展了两百年,相比于人类发现疾病的时间,医学就像是海洋里刚刚完成脱壳的寄居蟹,而我们却要依靠这只脆弱的寄居蟹称霸海洋。人类至今都不清楚不知多少疾病致病发病的原因,更不用说将其治愈。纵观医疗历史,我看到了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时的坚定果断,以身实验的勇敢无畏,这也铸就了我成为一位医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疾病始终是人类无法战胜的敌人,但在征服疾病的道路上,人类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我也不会停下成为一名白求恩式医生的脚步。我将一心一意向遥远却辉煌的医学殿堂启航。

76210317李泳锜

 

悲欢离合乃人生常态,奋勇争先才是人生主旋律。将爱与不舍铭刻于心,化作前行的动力与干劲,新心向医,无畏寒冬。凛冽的冬之后,春不会太远。

 

我的学医心路历程

在我心中种下从医梦的人,是我的外公。我的外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瘦瘦高高的,像是一棵树。他经常爱把我驼在肩上,嘴里发出火车出发似的声音。外公总爱看戏,每当我嚷嚷着看不见时,他总会把我高高地举过头顶,在四四方方的偌大的戏场子里,只要外公在,最好的席位就肯定是我的。外公在我心里的的形象,是高大的,像是个超人,无所不能。但他有个不好的习惯——爱抽烟。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袅袅的白烟是个什么,他也总是在看到我以后,匆匆的将烟头踩在脚下。一晃眼的时间,我从一个小不点长成了个挺拔的小伙子,离开了家乡。

我上两次见到他时,他已患上肺癌,面色蜡黄,身躯佝偻,还勉强能站起来走走路、说说话,还有力气叫我到他身边坐坐;可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的身体就像一根干枯的木杆,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用微弱的声音呼唤我,我走到床边与他聊聊我的近况,却不曾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和他交谈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愿景——希望他可以慢慢地痊愈,这也是我想成为一名医生的最初目的。

那年我刚好中考,父母并没有把这事情告诉我,我也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我回到了家乡,坐在小小的戏园里。此时的我,没有外公,能看到台上的人,但陪我看戏的人却走了。那时的我还尚懵懂,却已下定决心走上医学的道路。自高中开始,我便以成为医生作为自己的志向,并为此不断的努力,最后成功考上了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

现在回忆起来,我还是不由得为生命的脆弱而悲伤。我要学医是因为我不想让疾病夺取至亲之人,不想让更多的家庭看着家人的离去而无能为力。我想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挽救更多的病人,拯救回更多的生命。这就是我的心路历程。生离死别乃人生常事,但我愿意将这份不甘化作动力,让我一步一步实现成为伟大医生的人生目标。

76210330李峻宇

 

医者仁心,铭记初心。懵懂孩童,在柔软的心中播撒下向医的种子,义无反顾的奔赴、成长,等待捱过刺骨的寒冬,便是一片姹紫嫣红。

 

在给予之前,成为拥有的人

初一的阅读交流课上,语文老师念了一篇关于医者的文章,我始终记着文中的一句话:“在一切的给予之前,让我们先成为一个拥有的人。” 那时的我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将它抄写在了笔记本上。后来的时光里,我用自己的经历,慢慢理解了它的释义。

初中的暑假,奶奶因病去世。在回老家的路上,我阴差阳错地点开了一部纪录片《人间世》。影片中因患骨肿瘤而早夭的孩童、身患绝症的孕妇、无法支付高昂移植费用的尘肺工人,这些残酷又真实的病例像一把手术刀,割开了象牙塔中无忧无虑的幻象,让我直面绝望、病痛和生死离合。当影片中的人间百态与我所亲历的亲人离世之痛交织缠绕,我心中一片很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有一片很执着的地方被点燃,也有一个医学的梦想在悄悄发芽。


高一文理分科,当同学们都在为选文还是选理而纠结时,想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现在回想起来,为了心中那小小梦想,去听晦涩难懂的生物竞赛,去一点点啃下艰深的数理化习题,我付出过,也失败过,但从没有后悔过。

高三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大家播放了《朗读者》,里面邀请到了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老先生。在节目中,他读起了那篇老师曾念给我们的文章,“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在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多年以前,心中那片柔软名为同理心,心中那片执着名为信念。原来我想要成为的,不仅仅是一个有精湛医术的医者,而是永远保持人性高尚、能够用心尊重、用爱关怀的医者。而这样的真心与博爱,是医学的出发点,也正是医学人文精神所在。复习备考的一年里,尽管不计其数的卷子和试题压得我喘不过气,但埋藏于心的医学梦如同踽踽独行中的一把火炬,它始终让我走得坚定无悔,让我铭记初心。

高考前夕,吴孟超院士去世,当听到新闻中传来的国际歌,我的眼眶也渐渐湿润,想起他在节目中曾说:从医要细心、热心和爱心,想到他那双因长期拿手术刀而变形的右手,想起他在从医的七十五年中挽救的15000多条生命。带着这样一份感动,我走进了高考考场,完成了十八年来最重要的一份答卷。

一路走来,从最初懵懂的天真梦想,到后来坚定地在志愿里填上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直到现在我站在医学殿堂的门前,我听过许多非议、无数劝诫,“学医太苦太累了”,“当医生多危险啊”。那些不理解、不支持的声音萦绕于耳畔时,我心中回响的却是“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誓言,是“成为拥有的人”的记忆。我也曾疑惑,成为医者,要给予什么?我又要拥有什么?当多年的追逐和渴望得以成真后,我终于了然,若要给予医治,便要拥有吃得苦中苦的毅力,若要给予关怀,便要拥有体谅他人、设身处地伸出援手的善良。生命,除了索取,还有给予,还有承担。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冥冥之中,自有答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博学慎思,精诚致远。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定海针,去踏平脚下路,坚定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总会到达。

76210403 段景研

 

白衣无双,坚守如一。别离的伤痛终会散去,与医学的际遇正踏上旅途。雪虐风饕,松柏后凋。向医出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烈日照我,白衣无双

刚到校园那天,长春这座城市正下着雨。

我提着大包小裹的行李,连伞也顾不上撑,走在湿漉漉的地砖上,似有心灵感应一般,突然驻足。看着“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这几个大字在蓝色的棚子上被秋风吹得起舞,雨轻轻打在脸颊上,混杂着汗水把头发黏得狼狈,我却在一瞬间,体会到了满足。

那一刻,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我不再想起午夜梦回的片段,不再恐惧心惊胆战的噩梦,不再猜忌虚无缥缈的未来,我相信,我真真正正的,踏入了那座神圣的医学殿堂。


其实我骨子里是浪漫主义的人。我相信神话,相信大鹏扶摇而上,便是九万里山长水阔;相信希望,相信正义终会胜利,结局定是迎来曙光的璀璨夺目;相信未来,相信幸福地久天长,人与人可以永远相伴到地老天荒。儿时的我,想当个画家,想去证明神笔马良的故事并非一纸空谈,我凭借手中的画笔,也可以纵横江河湖海,如此,用笔墨丹青勾勒属于自己的未来。

直到那天,父亲躲闪的眼神,母亲微红的眼眶,我的世界天翻地覆。以前我总是觉得,癌症距离我太远太远,甚至不清楚它的残忍无情,足以倾覆一条鲜活的生命。母亲说,姥爷得了癌症,需要化疗,到医院去要乖乖的,不要让他难过。可笑的是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化疗是什么。我跌跌撞撞地闯进病房,明明是他虚弱到站不起来,明明是爱面子的他丢了头发,明明是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还笑着安慰我:“傻孩子,哭什么,头发可以再长啊。”

后来,我路过医生办公室,听见母亲在里面崩溃地大哭:“真的不能再加一点止痛药了吗?”我才知道,他是疼的,他被癌症蚕食得只剩皮包骨,只能用轮椅支撑活动;他饭也咽不下,只能靠食管输送营养,他头发再也长不出来了,只能带着扁塌塌的帽子保暖。而他却笑吟吟地说躺着真舒服,生病有人疼。他说,医生是最接近神的职业,女娲当年造人补天,是拯救人类,而医生,救死扶伤,亦可救病人于水火。他的眼神,赤诚热烈,晶亮的样子甚至不像病入膏肓。他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多想再活四年啊……”四年后,是我的高考。他出身书香门第,对知识一生敬重忠诚,那是他最后的愿望。

我不曾想,那一刻那么突然。鲜血如洪水冲垮堤坝,从他嘴里喷涌而出,他定定地看着姥姥,眸中渐渐失去了聚焦。我不知道一个人可以流那么多的血,如熊熊烈火,灼烧在雪白的床单之上,红白交织,竟是那么刺眼。我痛恨癌症,它不近半分人情,齐齐攻向他的主动脉,使他血尽而亡。凄凄惨惨戚戚的病房,走不到尽头的长廊,压抑凄凉的灵堂,泪打在衣服上熏开更深的颜色,落在掌心被握得滚烫。多少个夜凉如水的深夜,我梦见他的脸,再醒来时,一种彻头彻尾的无力而悲哀的情绪填满了五脏六腑。我想,有多少人在和我一样忍受这种撕心裂肺,这种无能为力。

或许画家拥有我羡慕的炫彩夺目的星辰大海;或许我做了选择之后,围墙里的卷子会和我的世界一样灰白;或许我会去怨恨学业的繁复沉重,厌恶功课的卷帙浩繁。但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走过中考,跨过高考,对那一身白衣的坚守始终如一。

查成绩当天,晴空万里,烈日把地线边际炙烤得流动着金光,我站在窗前,看着阳光把我的影子照得清晰深邃。火红的录取通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几个字映入眼帘的刹那,我听见我的世界炸起了一片烟火,我在烟火喧嚣中湿了眼眶。

所幸,一路走来,结局得偿所愿。

你好呀,吉林大学。

你好呀,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

76210406   徐丹彤

 

 

朔风凛冽,银装素裹。茫茫的大雪并不意味着孤独与茫然,厚雪之下,满是生机的种子在土壤酝酿,期待来年的硕果。好似又一代白医学子,整理行装,韬光养晦,玉韫珠藏,期待叩响医学殿堂大门的刹那。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