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公主岭462医院组建方舱医院的号令发出,从令如流,2小时内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30人医疗队组建完成,48小时内方舱医院改造完成,抗击疫情,刻不容缓!
【方舱建设篇——同心协力,披荆斩棘】
3月21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到在公主岭462医院组建方舱医院指示,院党委和领导立即抽调各科精干力量组建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的医疗支援队,心血管内科王珺楠副主任任队长,肝胆内科杨岚岚教授任党支部书记。
3月21日下午,副院长殷艳玲、院长助理潘振祥以及王珺楠副主任前去公主岭462医院工作交接,这原是一所脑血管病医院,完全没有收治新冠患者的条件,重新改造是唯一的选择!
迎难而上不畏困难,是二院人刻在骨子里的坚毅。人比天高脚比路长,是吉大人薪火相传的血性。
建立方舱医院,感控是重中之重。殷艳玲副院长亲自设计感控路线、洗脱间、医护通道、患者通道等,陈雪和韩今华护士长连夜奋战在前线督促改造!全员协作,第一时间建立了完善的感控体系。
建立一所收容量大且运转高效的方舱医院,物资和医疗软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物资和软件缺乏,院长助理潘振祥、王珺楠副主任与卫健委等多部门反复沟通,简化一切程序,就地取材!利用462医院现有的软件系统管理病人,培训医护人员快速掌握系统录入病人信息、病历、医嘱。既节约了卫健委抗疫经济支出,又高效率的完成了软硬件的配备。
药剂科、电诊科、检验科是方舱医院运转的轴承,疫情危机,462医院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吉大二院领导紧急征调药房陈亚丹医生、电诊科刘爽医生、检验科常静医生,接到命令她们义无反顾立即奔赴一线,制定工作相关流程,投入战斗!
医疗队领导统筹布局,医护全员上阵,仅48小时二院人迅速组建一个涵盖临床、医技、防控一体化的综合性方舱医院!138名的医疗支援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快速接收新冠病人,早日战胜疫情!”
【医护工作篇——横戈跃马,披坚执锐】
“感控”是整个团队心中绷着的一根弦,医护人员的感控更是关系到整个方舱医院的运转。在王珺楠队长及杨岚岚支部书记带领下,医疗队进驻酒店后分组接受蔡郁护士长的感控防护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有限的时间里,组织了28场次涉及到医生、护士、保洁、酒店工作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等穿脱防护服、感染控制等相关培训。尽管团队成员在出征前已经接受院内多轮培训考核,尽管许多医护人员有过多次支援抗疫的经历,但对待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的岗前培训,没有一位成员懈怠,大家仍以“初学者”的态度,严肃认真的参加培训,十几次的穿脱,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实战。
为了保证最高水平救治能力,兼顾学科均衡,将28名临床医生分为7组。王珺楠队长、杨岚岚教授与心内科武军铎医生制定了详细且操作性强的规范流程,包含接诊、救治、会诊等。
随着方舱医院建设完毕,3月24日下午1点接到上级指示,第一批40余名新冠患者进入方舱医院,重症医学科刘柏辉副主任医师及心内科武军铎副主任医师带领组员从接诊、信息录入、救治等全部有条不紊顺利完成。第一批患者的顺利收治,证实了我们医疗团队的工作流程安排得当,团队协作默契无间,极大的鼓舞了全员士气。
3月25日,由于工作需要,副院长吴敏飞接替院长助理潘振祥继续指导团队全方面工作,为缓解长春其他方舱医院压力,吴敏飞副院长及王珺楠队长指示医疗团队紧急研究应急预案,扩大收容量。开舱第2天,收容患者量增加近5倍,两天时间内方舱医院收治患者达232名。
面对呈倍数增加的患者和工作量,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畏难,每个人心底的信念让他们成为不知疲惫的“永动机”,尽管超负荷工作,仍“零差错”完成当日收治工作。
【医护工作篇——群策群力,共克时艰】
吴敏飞副院长看到此种情况,激励大家群策群力,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王珺楠队长、杨岚岚支部书记带领团队一起研究应对方法。贾妍医生来自二院妇产科,所在医疗组月平均收治患者200余人,有着丰富的大样本群体管理经验,和心内科武军铎老师利用问卷星软件设计出一款简单易懂的问卷程序,患者自行扫码后,在程序内填写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便于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信息,利于方舱医院患者管理和治疗,不仅解放了医护人员劳动力,还缓解了患者等待问诊期间的焦虑情绪。
吴敏飞副院长特别强调一定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保密处理,同时也要注意对于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学龄期患者要兼顾面对面问诊,每一项流程的实施都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做到以人为本。3月26日我方舱医院收治一位22个月龄患者,接诊后医疗队立即请新生儿科钱忞医生会诊,制定患儿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安排医护人员专人专岗照顾患儿。
我们的护理团队每天工作十分繁忙,不仅要执行医嘱,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同时还承担着舱内所有患者核酸采样、全面消杀等任务。为了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护理团队还特别在洗脱间设置“脱防护服监督组”,下一个班人员监督上一个班的人员。早来晚走的提灯女神,她们的目光温柔且坚定,照亮了疫情阴霾下每一位患者的心房。曾经武汉疫情有位患者说“认为星星亮的人,一定没看过护士的眼睛”。
医疗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我行!我能!我来!”成为了工作群的高频词汇。妇产科贾妍医生和骨科曲扬医生共同制定了核酸阴性结果处理流程,为患者早日出院奠定基础。骨科曲杨医生和王庆宇医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为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专门设计了检测地点和流程,并拍成了视频发给大家。
医生护士驻地为长春市红旗街汉庭酒店和人民大街长百酒店,驻地和方舱医院间单程需要1.5个小时,每个班全程需要将近11个小时。尤其是夜间的路途,每个人脸上写满疲惫,闭上双眸聆听城市的寂静,星光不问赶路人,为了这片哺育我们成长的土地,为了我们血脉相连的长春,怎样的荆棘密布我们都会前往,再多的辛苦劳顿我们都能承受,只要我们的城市霓虹再现,百业重兴,这一路的星夜兼程就是值得的!
【医患互动温暖篇——落地为亲,同舟共济】
在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不仅是医患关系,更是并肩沙场的战友。目前收治的患者分布8个楼层,为优化方舱医院救治管理工作,在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医疗队贾妍医生和曲扬医生联袂制定了《方舱医院网格长管理制度》,成立了志愿者管理小组,制定了志愿者申请表,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
在方舱医院中,随处可见志愿者奉献的身影,随时能体会到一呼百应的感动,他们是协助分发餐食的志愿者、自发打扫卫生的阿姨、电力障碍时挺身而出的电工师傅、帮助维修电脑的小哥等等。
医疗队还建了医护患互助沟通微信群,进行心理疏导和科普宣传,像亲人朋友一样,谈谈说说,唠唠家常,这其间满是润物无声的关怀和医患一家的情谊。
【党建工作篇——党旗所向,我之所往】
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医疗团队有党员31名,占支援总人数的1/4,其中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有入党不久的新鲜血液,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吃苦在前。3月21日组建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的号角响起,吉大二院医疗队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3月28日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发表《致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党支部书记肝胆内科杨岚岚教授带领党员同志们认真学习倡议书,深刻领会倡议书提出的“七个带头”要求,号召党员同志在一线抗疫工作中落实党组织的要求,发挥疫情形势下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共建“共色堡垒”。
“闻令而动,向险而行,敢于担当,冲锋在前,不计得失,不辞辛苦”这24个字高度诠释了疫情严峻形式下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是对31名党员的充分肯定。同志受到了极大鼓舞,满怀激情,誓为打赢疫情攻坚战付出更大努力。
倡议书中要求党员同志带头关心师生,做师生的“主心骨”。医疗队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学业导师,大家在完成医疗抗疫任务的同时,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骨科曲扬医生虽然是医疗队的年轻医生,但却是一名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兼任吉林大学761701班班主任,曲扬医生关心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鼓励同学们在疫情中学业不辍,勤勉自强。身正则行令,言传而身教,医疗队的成员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上了一节最生动的党课。
【疫消云散,春暖花开】
目前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已经累计收治465名新冠患者,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相信在院领导带领下,我们会早日战胜疫情,静待春暖花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