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月 报道)连续工作12天、每天工作17小时以上、为5号舱600余名患者及140余名医护申领物资,整理物品……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创伤外科陈丽娟护士的竭尽全力与不辞劳苦。作为长春会展中心5号舱抗疫物资管理员,陈丽娟被同事们亲切称为“暖心姐姐”。
陈姐参加工作33年以来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她1米6的个子,弱不禁风的身材,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总是传递出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3月,“奥密克戎”以惊人的速度闯进了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立即响应成立医疗救治队,无数二院护理人选择成为“逆行者”,义无反顾的冲向疫情防治的第一线。陈姐,这位护理老将更是主动请缨,站在了医疗救治的最前沿。
充足的物资供应是方舱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作为5号舱唯一的物资管理员,陈姐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从3月17日晚到方舱医院支援到现在,陈姐一直在连续工作,为5号舱准备各类物资是陈姐时刻紧绷着的弦。她每天都在为前方100多名的“战友”们准备各种防护物资,为舱内的600余名“家人们”请领各类生活用品。同时因为是唯一的物资管理员,方舱内外有事情,都要找她来联系,陈姐的电话每天都无数次的响起。最开始5天,她平均一天要接到上百个电话。以前睡前关机的习惯早已被调整到24小时待命,她说就为了随问随答,随呼随应,随叫随到。这些天连续坚守岗位的背后,都是她的坚守与付出。
陈姐不仅是物资管理者,也是跑腿员。因交通管制,物资管理不仅非常严格,而且领用次数多,数量大,她从库房申领物资入舱,这之间的路,每天需要走上好几十次,不辞艰辛,任劳任怨。陈姐还是搬运工。除了将请领的物品自己从仓库搬运至清洁区域外,她每天都会清理并运输所有更衣室和穿脱防护服的垃圾,不遗余力的保障着方舱工作环境的清洁与整齐。陈姐更是整理员。她自己手提肩扛,对不同物资分区摆放,清点数量,标注有效期。与感控办公室为患者和队友们准备一天的咽拭子及物表试子,超负荷的超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陈姐的工作总是没有固定的下班点,她总是提前将未来几天可能用到的大量物资早早准备好。队友们对她说“陈姐,累一天了,明天早点再准备吧!”她却说:“没事,提前准备好,万一有问题还可以随时调整,做到万无一失,陈姐安心!”
看到陈姐的认真敬业,大家心中更多的是心疼。心疼她不论回到临时住所时间多晚,每天清晨6点半,她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心疼她为了尽最大限度减少被感染的几率,保护战友与自身的安全,即使在方舱清洁区工作,也是每天从早六点到晚21点,连续17小时不吃不喝;心疼她每次工作结束,汗水早已将她穿在隔离衣里侧的手术衣湿透,皮肤得了湿疹,嘴上却干得起了白皮。
陈姐总是这样,在点滴小事中默默奉献。每次看见队友进舱,陈姐都会不厌其烦的耐心叮嘱大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个人绝对安全。“开心工作,做好防护!”是她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虽然看不见她脸上的微笑,却可以透过她笑起来月牙般的眼睛读到关切与期盼。
鲁迅有句名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伟大出自平凡,有那么多如陈姐一样的二院人,以萤烛之光,点燃着希望光芒。他们心怀信念,贡献着自己的每一分热度。在与疫情这场战争中,二院人的光微而不弱,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