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区核酸采集队 宫甫霖 报道)初春三月,本该是年后复工和春耕前准备阶段的长春突然“病了”,被疫情笼罩,也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家园最脆弱,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院迅速集结100人,组成支援绿园区核酸采集队,奔赴一线。
——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到检测点开始,我们即刻进入工作状态,承担了大量检测任务,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10余轮的核酸检测,在红民村、岳家村、车家村、双丰村等18个村进行过入户采集;在雁鸣湖社区、南航社区、芙蓉社区、金色欧城社区、台北社区等61个社区进行6类重点人群采集,这其中还包括中风险地区数个。每天需要在6个街道以及两个镇来回轮换,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积极地互相帮助,有先完成采集任务组队,会主动提出帮助其他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疫情加剧,在院内以及其他区采集团队需要支援时,又从我们队伍抽调了43人,队伍仅剩57人。22天的采集总量已经达到96万余人次。仅4天内的入户采集量就达到了8万余人次。入户采集需要大量的人力,在人数骤减近半的情况下,工作量倍增,但我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保质保量完成了核酸采集任务。
——长春很冷,热血难凉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秉承“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信念,贯彻执行院里的工作部署,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但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由于部分社区以及乡镇缺乏核酸检测经验,往往在工作模式和穿脱防护服时很难与医护人员形成共识。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与社区领导以及志愿者团队进行沟通,对于困难逐一解决。对于核酸检测量大的社区与居民点,我们及时调整为双人同行的工作模式,一人负责采集,另一人负责无菌打开包装和收好已采集完的咽拭子棉签。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两人进行换班,极大缓解了队员的工作压力。
在一些无法提供采集点的社区,我们只能在室外搭建帐篷作为临时核酸检测采集点。在三月的长春室温还处于零下的状态下,同时面临着大量的采集工作,对我们的身心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由于要穿防护服的关系,无法在防护服中穿特别厚的衣服,只能穿单衣以及运用保暖贴进行保暖。而且按照感控管理要求,在每次采集过后都要对手进行消毒,这样就导致很多队员的手出现不同程度的冻肿和冻伤。但队员们没有丝毫的怨言,结束了一天的采样工作后,脱下手套看着冻红的双手,就像看着自己获得的勋章一样!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雪中奋斗的队员们犹如青松一样坚毅不倒,依然保持着高效的工作模式,而在回到居住地后,也要保持着向上的心情,积极的迎接第二天的采样任务。
——血肉之躯,钢铁之志
在近几天的核酸检测入户采集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起初,由于人手不足,采样人员必须要将垃圾袋绑在自己的身上,这样可以方便解放双手进行核酸采集。于是,大家腰上不但要绑手消还要绑垃圾袋和干净的放棉签的袋子,都进入了“腰缠万贯”的模式。
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个问题就来了。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爬楼成为了大家面对的最大问题。防护服不透气,戴着N95口罩爬楼梯入户做核酸便是一件十分消耗体能的事,这经常导致队员们脱下防护服后,内里的衣服已全部湿透。在村屯中,很难有脱防护服的专门房间,于是,大家都在室外进行换装。检测的过程中,我们其中的一个队员被分到了自己家的街道,因为身穿防护服,相隔5米,自家孩子和家人认不出自己,只好在完成任务后,相隔很远,通过招手的方式来让家人和孩子注意防护,而转身后,早已泪流满面。此时她不仅仅是孩子的母亲,更是抗疫的尖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春的四月,虽然坎坷,但我们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无数“逆行者”的日夜守望、相依相伴点亮了长春的希望。在面对长春防疫最严峻的时刻,我们“出征百里援助,请战书中姓名无数”,这次任务我们一定胜,而且必须胜!我们医务工作者团结一心,坚守奉献的座右铭,贯彻在每一个绿园区核酸检测队员的心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