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 报道)国有难,召必至。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
支援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的医护工作者们已经记不清参与了多少次抢救,但是他们清楚每一次对病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都必须尽最大的努力!
这一次,应用IABP已经接近24小时了,病人的心脏还是那么弱,几乎是蠕动状态,心脏功能没能得到有效改善,心功能评价指标达到上万。病人的血压在大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作用下,还是那么低,连外周的灌注都保障不了,四肢厥冷……
药物治疗已经到达了极限。我们还有什么能做,还有什么样的医疗手段能够帮助到这个脆弱的病人。
医疗组组长宋德彪领队与国家级专家组探讨实施V-A ECMO的可行性。专家组同意并指示尽全力执行。
医疗队接到指示后即刻启动救治程序:准备ECMO运行所需材料,将移动式超声送到床边;X光摄像机在病房外候着;重症医学科顾明、纪富溪,血管外科丁富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群医生,还有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马上到位。床边的一切都在按标准流程进行。20分钟后ECMO导管到达病人循环的治疗部位,置管成功。启动ECMO。暗红的血液经过“膜肺”后变成富氧的鲜红的生命颜色,源源不断进入到病人的动脉系统。随着心脏搏动,随着每次IABP的反搏,输送到全身。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有了动脉压力波型且高耸,经皮氧饱和度监测见到了久违的熟悉的数值。病人四肢温度在恢复、在上升。病人对我们的治疗给予积极的响应,他也在朝着那个美好的方向努力。
隔着防护服、护目镜,医护人员们再一次用娴熟高超的技术完成了关键阶段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救治任务。救治新冠患者的战场上,身穿白衣的医疗救治队员们就是没有军衔的“兵”,他们以“仁心”和“仁术”为武器,与新冠病毒展开激战,从死神手里救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