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萧条人迹断,自笼双袖听新禽”。倒春寒的三月,吉林省的疫情形势突然变的严峻,为了将家乡严重的疫情态势压下去,为了将不正常的生活状态恢复正常,数万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核酸检测医疗队、核酸采集医疗队、重症医疗队、方舱医疗队、过渡病房医疗队……吉大二院肿瘤血液科的多名医生、护士本着勇敢无畏、挺身为人的二院精神,默默地忙碌在吉林省抗疫第一线。
我在方舱,党旗飘扬
“抗疫当前,我是党员我先上”。肿瘤血液科共产党员护士长赵月、医生胡春梅和护士郭东瑞是我院第一批去长春市会展中心支援的,当时的条件可以说是一切从无到有。经过了一系列的紧急培训,片刻都没有休息,便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在方舱医院里,除了轻症的患者,还有很多伴有合并症的患者。工作强度大,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
赵月护士长参与了5号舱患者及医务人员物资的转运与发放,患者生活区及舱内半污染区的消杀等工作。作为一个初中孩子的妈妈,看到舱内孤单无助的小朋友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她用自己充足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以减少孩子们因想家而产生的焦虑,给这些因新冠病毒而离开家人的孩子们带去了巨大的温暖和抚慰!
胡春梅是肿瘤血液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科室的教学秘书,肩负着抗疫、教学双重职责。作为医生,她与方舱的同事们并肩作战,奋斗在一线抗疫的战场上,不畏艰难,不分昼夜与新冠病毒作斗争。作为教学秘书,他的心也一直牵挂着每位在校同学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情况。很多时候,还没来得及吃饭和休息就已经在线上与同学们交流了起来。学生们表示,老师们奋斗在最危险的前线,作为白医学子,他们要以老师为榜样,未来成为一名无畏的白医工作者。面对种种困难,她都努力克服,不抱怨,不退缩,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郭东瑞是肿瘤血液科的一名副主任护师,也是科党支部书记,主动请缨支援会展中心方舱医疗救治工作。她把院里发的肥皂和洗发液全部送给了方舱的患者。为了队员安全,她被调到驻地进行消杀工作,一楼大厅要持续开窗通风,天气很冷,尤其是后半夜的夜班,她毫无怨言的接受安排。后来,为替换一位生病的队友,她又被调到方舱后勤工作,每天对绿区三次擦拭,还要准备舱内用物,早出晚归,工作又杂又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一直觉得应该始终坚守党员的初心使命,听从组织安排,做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红砖”。
李小丰医生和曲丹丹、李海艳护士支援的是长春市公主岭462方舱医院,护士王雪支援的是勇士路方舱医院,进行的都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462医院)是一座距离长春最远的方舱医院,医院共可收容新冠患者500余人,现在已满负荷运转。李小丰医生作为医疗小组长和其他三位同事共同管理13楼病房,每次值班往返通勤都需要5个小时,加上值班时间要9个小时不能吃饭、喝水;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情绪不稳定及有各种诉求的患者,他都会耐心的安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李小丰医生说:“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定当舍小家顾大家,勇敢的战斗在一线,为早日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方舱里护士来说,每个班次只有12名护士,要负责接收患者、安排床位、发放物资、打水打饭、执行医嘱、发药到口、清洁消杀、转运患者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工作量大,但也不能马虎,抠细节、夯实处,筑牢坚强战斗堡垒的这根弦一直都不能松懈,我们始终相信只有认真贯彻执行院里的工作部署,保持高效安全的工作模式,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负重前行,检测力量
高佳顺是科室里最早出来支援的,作为第一批珲春核酸检测医疗队的一员,在结束了珲春的核酸检测任务后便急匆匆地回到长春市,继续核酸检测任务。流动核酸检测车一区二区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她早已熟记于心。98年的小姑娘,通过这段经历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人生很漫长,也很短暂。没有什么是比健康的身体还重要。当身体被疾病侵蚀时,人们是多么的无奈与无助。所以我们要多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抵寒采集,青春无悔
肿瘤血液科医生崔红花、王颖、李小丰、金鑫、任立参、张潮鹤、刘思岑是吉林大学核酸采集队伍的队员。这支队伍负责吉林大学所有校区的核酸采集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每次任务完成后都是满头大汗,衣襟都湿透了。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逆风而行。面对每天工作地点、时间、工作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她们毫无怨言,听从指挥,更是在学校要求部分宿舍需要单人单管采集时主动申请,前往检测。在采集核酸的同时,刘思岑医生还负责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这支承载着科室老一辈和新一辈的队伍,展现了疫情期间不论男女,不论老少,作为一名医生都具有的义无反顾,永不言退的战斗精神!
肿瘤血液科护士侯艳惠、庞佳音、付博会、徐婷、张渝欣、马洋洋都是长春市核酸采集医疗队的一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每天一人一个采样台单独工作,这样会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避免阵线扯太长。负责户外采集时,三月份那几天特别冷,出发之前领队给发了线手套,手指头还是会冻僵,大家就这样顽强地坚持着……
入户采样中时而会在门上看见粘贴的纸条“大白辛苦了“,时而会收到一句“谢谢辛苦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就是被这短短的两个字“谢谢”触动着,被身边一个个善良的人温暖着。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别人的小小善会在给我们的“大白”带来很大的温暖,同时更让我们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重症病房,救死扶伤
肿瘤血液科王南南和丁丽护士曾支援过武汉,做为重症医疗队队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呼吸机、ECMO、CRRT,重症患者的护理复杂而多变,任重而道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因为她们清楚“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精准、合理防护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二院人也必将砥砺前行、与全省全国人民一起恪守医者初心,起共克时艰,共迎抗疫胜利。
发热门诊 热血芳华
赵萌作为科室最年轻的一名医生,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我院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是医护人员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的第一线。面对危险,他无怨无悔选择坚守绽放“热血芳华”。在疫情期间,除了新冠,还有很多需要医疗干预的病危患者。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既要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就诊,还承受着不能漏掉一例新冠可疑患者的压力。没有人生来勇敢,正是因为被需要。赵萌医生表示,这次疫情让他成长了许多,他将继续坚守在医院抗“疫”最前沿!
驻守家园 时刻待命
在科室外派出20多医护人员,在10余人隔离居家不能上岗的情况下,李亚荣主任和王婷婷护士长,带领驻守科室的同事们,克服困难,确保我科自强院区、亚泰院区80多人在院患者的诊疗安全,并时刻准备着接收救治急、危、重患者。一天半夜接到医务部通知,次日要接收来自长春市中心医院的多名危重患者,接到通知后李亚荣主任和临时受命代理疗区护理负责人杨晶,立即安排,腾出房间作为过渡病房,安排医护在患者到达疗区门口时,立即检测抗原,抗原阴性的患者及家属方可进入疗区,并及时进行快速核酸检测,同时安排专人接管病人。经过治疗,现患者病情稳定。在亚泰院区闭环的张莹护士,是一名孕妇,面对疫情来临,无退缩,坚守岗位。一同闭环的姐妹将自己少有的营养品送给她。为实现更好闭环,自强疗区的医护为清洁员阿姨解决一日三餐,并安排她住在疗区内。疫情无情人有情。
细节关系成败,同心决定胜负。领导们的脚踏实地与关怀,鼓舞人心!
秦彦国院长亲自到疗区了解情况,深入指导;殷艳玲副院长带领护理部主任到疗区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医护住宿困难;王旻副院长和刘大为主任亲临疗区指导关键节点的防疫工作;安全生产部的李桂英主任及孙晓春副主任等也亲自走访疗区,指导防疫……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既然遇到了,就坦然面对,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就要接的稳,跑得远!
春寒毕竟无多日,桃李终须待花开。(王南南 刘思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