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兼程 砥砺前行——记我院眼底病科驰援公主岭方舱医院3勇士
  • 发布时间:2022-04-17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王咏梅 许凯莹 报道)3月伊始,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奥密克戎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疯狂肆虐,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3月21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到上级在公主岭462医院组建方舱医院指示后,立即抽调各科精干力量,2小时内组建30名医生,100名护士的医疗队赶赴公主岭。眼底病科闻“疫”而动,医生曹金峰,护士李蕾、刘丽英主动请战,半小时内集结完毕,踏上了随队驰援公主岭462方舱医院的救治征程。

曹金峰医生,40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医生,2010年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3月21日曹金峰医生得知组建公主岭462方舱医院的消息后,主动报名参战,要求去最前线进行医疗救治工作。虽然奔赴前线心切,但是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仅仅19个月大的一双儿女,本来还沉浸在初为人父的愉悦之中,可是马上就要与这对龙凤胎依依惜别了。这一去不知要与病毒奋战多长时间,他亲吻着儿女稚嫩的脸庞,满眼不舍毅然逆行!

1.png

曹金丰医生惜别一双儿女奔赴公主岭方舱医院(3月21日摄)

曹金峰医生抵达公主岭方舱医院当日,第一时间进舱开展工作,由于他体格偏胖,穿上隔离服后活动更不方便,刚忙一会儿就已经全身是汗,面屏上也是雾气蒙蒙,即使这样,他仍然每天坚持工作9小时以上。穿上隔离服后就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可想而知9个小时之后,身体已是疲惫不堪,可他无一句怨言,在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同时还尽可能的帮助其他同事。曹老师利用工作休息时间,通过自己在穿脱隔离服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身体偏胖的“胖大白们”脱隔离服的技巧方法,有效的降低了“胖大白们”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暖心大白”。

2.png

曹金峰医生为“胖大白们”录制避免感染的脱隔离服视频(3月20日摄)

曹金峰医生作为为数不多的方舱男医生,不仅做着医生本职工作,还做着万能勤杂工,同事们又亲切称呼他为“万能大白”。小患者拒绝吃药,弄得护士们焦头烂额时,“万能大白”就能秒变出一瓶小可乐,哄着小患者乖乖吃药;工作站电脑死机无法正常工作,“万能大白”立刻化身黑客高手,三两下解决电脑问题;护士们给患者发放盒饭忙不过来,“万能大白”放弃休息时间,摇身一变,变成智能输送机,穿梭在每个患者床前……这些都是曹医生工作中的小事,而就是这些小事,化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公主岭方舱医院里每一位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心房。

虽然方舱医院的病患主要因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而入院,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其他身体问题。曹金峰医生通过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和专业精湛的医疗技术,及时发现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李某的眼科急症,避免了病情恶化的发生。

3月27日中午,正在值班的曹金峰医生听护士报告,说11楼患者李女士牙,想吃止疼药。曹医生心细如发,并没有立即给患者发放止疼药,而是立即去查看患者。他发现患者左眼眼睑和面部红肿,眼鼻交界处肿胀明显,并有明显触痛。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是泪囊炎合并感染,遂立即联系舱内CT室为患者进行检查,影像显示眼睑炎性肿胀,鼻泪管阻塞发炎并延续到泪囊。诊断为“急行泪囊炎、眶隔前蜂窝织炎”。MDT团队会诊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为避免发展为眶蜂窝织炎危及视力和生命,他即刻将患者病情报告医院领导,建议转入上级医院进行系统抗感染治疗。经过多方努力,患者顺利转院进行后续治疗。临走前,患者特意找到曹医生深表感谢,曹医生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面屏虽然模糊了我们的视线,隔离服虽然隔离了我们的体温,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我们互相搀扶、互相关爱的心!好好养病,等长春解封后我们再相见!”

3.png

曹金峰医生在公主岭方舱医院工作(4月3日摄)

李蕾,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主管护师。1999年参加工作,是眼底病科的护理骨干力量。由于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家里只有一个高二的女儿和七十多岁的老妈一直是自己照顾。可是当她得知院里需紧急调配一支医疗队进入公主岭方舱医院的消息后,来不及多想,第一时间回复护士长主动报名,积极要求参加一线医疗救治队伍。挥泪与年迈的母亲和可爱的女儿告别,留给她们的是挺直的背影和抗击疫情的决心!

4.png

在公主岭方舱医院李蕾护士和她的工作团队(3月27日摄)

李蕾今年已经42岁了,在公主岭方舱医院医疗救治队伍中她是一名年龄偏长的护士,同时她还有神经衰弱,心肌炎,糜烂性胃炎,多发性肠息肉等慢性疾病,她一直都是靠着药物的支撑,坚持在抗疫一线工作,身影虽然娇小,但是脊背依旧笔直!

到达公主岭方舱医院后,由于工作强度非常大,精神高度紧张,两天后李蕾就病倒了,胃肠道感冒,上吐下泻,发烧到37.8℃。即便如此,她也要求带病坚持上岗,不能退下,因为她知道方舱一线医务人员极缺,如果她倒下来就一定要有其他的同伴牺牲休息时间顶上来。看着病患们殷切求助的目光,同事们疲惫的身影,自己默默承受了所有的痛楚,毅然顶在方舱第一线。虽然她努力忍耐着,可病痛并没有放过她。凌晨,当她在给患者做处置时,突觉胃里一顿绞痛,翻江倒海的呕吐感席卷而来,差一点就吐到防护服里面了。她忙做深呼吸动作,轻抚胸口,连做几个吞咽口水的动作,强把这股不适感压下去,但胃部的灼烧感、疼痛感仍然没有缓解。即使这样,她对谁也没说,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多亏了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细心,发现了她的不对劲儿,这才了解到她病情加重,都劝她赶紧去休息。第二天清晨,李蕾娇小的身影依然出现在方舱医院的走廊里、病床边、处置室内,她的笑容依旧那么明媚灿烂,如一缕穿透雾霾的绚丽阳光……

5.png

李蕾带病坚持工作在方舱医院(4月3日摄)

刘丽英,40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护士,2005年参加工作,主管护师,是眼底病科的护理技术骨干。3月21日当她得知支援公主岭方舱医院医疗救治的任务时,第一时间回复护士长:“我准备好了,我去!”亲吻依依不舍的儿子,告别满眼担忧的爱人,义无反顾地收拾起行囊,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到达公主岭方舱医院后,刘丽英即刻投入紧张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任务比较突然,公主岭462医院是一所脑血管病医院,原本并不具备收治新冠患者的条件,医护团队接管后困难重重,二院人戮力同心,仅48小时组建了一所涵盖临床、医技、防控一体化的综合性方舱医院,收治第一批新冠患者232人,连续工作2天,几乎未眠,整个人头疼欲裂,心慌、早搏、呕吐。这一切她谁也没告诉,自己悄悄吃点药,依然默默坚持工作在抗疫第一线。

6.png

刘丽英护士在公主岭方舱医院工作(3月26日摄)

刘丽英到达公主岭方舱医院后护理的第一位患者王某,是整个方舱医院较重的病患之一。王某是方舱医院的一位设计工作人员,不幸在工作中被感染,转送到公主岭方舱医院进行医治。住院期间高烧不退,咳嗽,流鼻涕,症状很重,刘丽英一直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次王某发高烧,有痰咳不出来,自己也没有力气坐起来咳嗽,刘丽英马上跑过去给他摇起床,给他扣背,协助咳痰,处理完之后又冲药给他喝。王某看着刘丽英纤弱的身影,小声说:“姐,我没事,你出去吧,我自己来,我怕传染给你。”刘丽英顿时破防了,眼眶瞬间湿润,她感受到了方舱医院里所有的人,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有一颗火热的心,既要抗击病魔,还怕传染给自己周边的人,每个人都在努力与病毒作斗争,每个人也在用爱支撑着对方柔软的心。通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王某病情日益稳定好转,于4月初转入其他医院进行继续治疗,临走前他特意找到刘丽英,紧紧握着她的手说“疫情过后,我们长春再见!”两双手虽然都戴着胶皮手套,却能感受到对方暖暖的温度!

7.png

病患王某与刘丽英护士告别(4月6日摄)

8.png

在公主岭方舱医院刘丽英护士与她的工作团队(4月10日摄)

公主岭462方舱医院是由吉大二院独立接管的方舱医院,也是距离长春最远的方舱医院。该院是一所脑血管病医院,原本并不具备收治新冠患者的条件,医护团队接管后困难重重,二院人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快速解决了软硬件配备问题,立即对感控路线、洗拖间、医护通道、患者通道等进行改造,同时制定预案,简化程序,培训医护人员,掌握工作流程,仅48小时组建了一所涵盖临床、医技、防控一体化的综合性方舱医院。

除了医疗救治,医疗队还建立了互助沟通微信群进行心理疏导和科普宣传,与患者像朋友一样谈话唠家常,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医患一家,同舟共济。这里的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每天每个班组坚守方舱医院6个小时,除了舱内辛苦工作,每天从长春往返通勤3个小时到公主岭,大多数队员连续10小时不吃不喝,队员们说:往返于驻地和方舱距离虽然较远,但只要我们的城市早日霓虹再现、百业重兴,这一路星夜兼程就是值得的!

面对新冠疫情的疯狂肆虐,眼底病科的三位医护人员,不负韶华,逆行而上,用自己坚实的臂膀,在方舱医院危机四伏的周边筑起一道道隔离奥密克戎毒株的城墙;用一双双戴着防护手套的双手,在方舱医院苍白的上空绘制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4月13日,公主岭462方舱医院实现休舱,这标志着长春抗疫战斗的又一阶段性胜利。我们携起手来,星夜兼程,砥砺前行,待到疫情雾霾过,共迎春暖花开时!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